第140页

凤凰台 怀愫 970 字 2个月前

穿得再薄也不能衣衫不整,宫人舱中更是窄小,一到了码头知道已经备好了行馆驿站,个个都欢呼起来,卫善坐了轿子,淩县官驿早早清扫过,里头人都清出去,吴三派了卫兵守卫,淩县的县令夫人奉了鲜瓜上来求见卫善。

卫善没有见她,只打发沉香去说了几句话,说公主一路舟船过来,身子不适,没有召见不必前来。几筐果瓜也不足兵丁们分的,又让小顺子去买瓜,买得多些,连着五六日没有停,舟中人也都困乏了。

淩县驿站不大,倒很干净,收拾的也很雅致,种了一排青竹,小方院中还有一只石亭,官兵抬了东西送上楼,宫人又取出一二贯钱交给驿丞让他办些香花点心来,叫城中惯做席面的治些小菜,卫善才刚坐定,驿丞便把收着的信奉上来。

椿龄接了信,细声细气的回报:“公主,是二殿下的信。”

卫善已经撑着头半梦半醒,人到了陆地,总觉得还在船上,躺着还觉得身子在轻摇,迷迷糊糊就要小湖过去,一听这话张开眼睛,伸手把那封信取过来。

椿龄拿了银刀,卫善亲自把信裁开,把信拆开取出,展开来上头竟没写字儿,只是一幅图,她一看就知道画的是麟德殿的南窗下秦昭那张写字的桌子。

外头确是该开一片榴花,桌上还摆着一条鱼骨,一只浅盘,一壶酒,卫善捏着信纸莞尔一笑,把信叠起来塞回去的时候,抖落出两三朵石榴花,花早就已经干了,压得扁扁的,却还透出红来,落在卫善穿的青纱裙上。

她轻笑一声,还真是二哥哥会干的事,捻起花蒂,小心翼翼把干花塞进身上挂着的鎏金香珠中,给配着的薄荷香草染一点石榴花香。

小顺子到了傍晚已经买了几十筐西瓜送到各船上去,一听说他要买上五百只瓜,淩县这些个种瓜的都乐得疯了,一车一车的拉着瓜送过来。

小顺子也不蠢,他跟着采买太监打听事儿,学几招采买上的手艺,买瓜的时候先系上布条,说是结钱用的,等兵丁来拿瓜,就从这几十筐瓜里挑出些来,当场切开,筐里挑出两只不熟的,这人的瓜便都不要。

人人收上来时哪里想过这一茬,可要想胡闹也得看看跟着的人是谁,十来个力大的军士,光是看着也不敢发声,头一轮这么办过,后头就再不敢拿没熟的充数了。

小顺子两头跑,他替卫善跑腿已经的惯了,凡办些事儿,总要打听打听当地有什么新鲜事儿,送完了瓜跟那些瓜农们一扯,还真被他问出些来。

回去的时候就见驿站门边排起了长队,县里富户一个个捧着食盒领着下人等在门前,有送吃的有送酒的,还有送菜的,魏人杰站在门边,臭着一张脸,他一黑脸,这些人一个都不敢乱,规规矩矩立着,轮着了便把送的东西报上去。

沉香几个立在一边,肃目敛眉,椿龄手上拿着笔,由沉香来定夺到底收还是不收,若是收下的,便记下来,吃食一概不要,金银一概不要,倒收了一盆兰花,跟着后头排队的一下子散了,都回去张罗好花送来。

小顺子闪身进去,急着要把事儿回报给卫善,扯了一把沉香的袖子:“姐姐,我在外头听说上头派了选妃的太监下来,这事儿咱们怎么没听说?”

第67章 矫诏

夏朝选妃声势浩大, 各郡县州府都要择美人送到衙中,先在县中选过一轮,下至十三四上至十七八的适龄少女, 貌美者入选, 择优者坐官船送到京中去。

这其中能刮的油水道道多的就是,不愿女儿入选的人家, 花些银子贿赂太监, 判一个貌陋, 不能判貌陋的, 还能挑出些旁的毛病来,甚个身上有味牙齿不齐, 说话口音不好听, 统统都能打回去。

这些幸运的,便还由家人接回去, 自行婚配。若是那家里没钱打点的, 只能眼睁睁看着女儿坐上官船去, 这辈子也就断了音信。

淩县与别处不同, 淩县虽是小县, 往上数三代却出过一位贵妃, 那家人靠着贵妃的赏赐在乡下置田盖宅,还授了官职,在淩县过得极其风光。

那家村口有一株古槐树,每到花季便开得如云似雾,风过处似吹雪一般。那株树树形似贵妃卧倒在石上, 于是又叫贵妃树,十里八乡很有名头,一家出了一位贵妃娘娘,口口相传又有了许多故事。

这些故事一听便知是穿凿附会的,说贵妃回家时曾在树下午睡,又说村里有一口井,是贵妃喝过的水,淩县女儿生得貌美而多姿便是因为水土好,要不怎么会出一位贵妃。

那棵古树年年到开花时香火都不曾断绝过,十里八乡的姑娘都要拎着篮子到树前供奉,就跟七夕拜织女一般,拜这棵古槐树,求贵妃娘娘赐下美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