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页

凤凰台 怀愫 965 字 2个月前

正元帝才有了立身根本,赵太后就立时替他聘了个媳妇来,过门就有了身孕,三十一岁得了头一个儿子,这个媳妇却在难产的时候死了。

卫家祖父卫璧极赏识这个年轻人,说他大有可为,卫敬容年少时订婚的丈夫打仗的时候死了,那会儿她才十五,就由着父亲作主把她配给了正元帝当续弦。

当时正元帝手上已经有领了卫家五千兵丁,他娶卫敬容依旧算是高攀,赵太后却不这么想,她既当了婆婆,就是要做规矩的。

卫敬容年轻气盛时同她没有少生争执,她进门的时候秦显已经虚三岁了,还满地乱滚泥狗也似,赵太后只有这一个宝贝孙子,教的全无规矩,卫敬容便把孩子抱到身边,教他应当如何走路教他应当如何说话,替他开蒙,教他识字。

写字背书哪一个都不是轻省活计,秦显淘气,卫敬容便拿小竹板打他的手,赵太后又是哭又是闹,等正元帝回来告状,正元帝却见儿子身上干干净净,养得肥白有肉,张口千字百家,还能对上几句兵法,便让母亲把教管孩子的事都交给妻子。

可这恰恰是打了赵太后的脸,两婆媳之间,贫富所见不同是不和之一,教孙教子又是不和之二,矛盾日深。

卫家就是不造反也是一方豪富之家,家中呼奴使婢,让卫敬容对一个村妇恭敬是成的,尊敬却不能够。何况赵太后还跟杨家一齐做下了那样的事。

杨家能得这么久的恩宠,原来跟秦家是邻居,正元帝父亲死的时候,家里穷的无钱埋骨,还是杨家老人拿了几件衣裳出来,将人收裹了。

赵太后很念这埋骨之恩,正元帝手上掌着两万兵马的时候,杨云越跟杨家沾亲事故,打着这层关系,投到正元帝身边。

帝王之心总是反复,贫贱时心中口中常念卫家恩德,当了帝王却又不同,卫杨两家,他自然更亲近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杨家。

卫善心中叹息,口里却劝:“祖母将要过寿,姑姑不如就叫祖母高兴高兴,祖母高兴了,姑父也就高兴了。”不仅要捐金身,还得把这事宣传得天下皆知。

卫敬容想到早晨正元帝说话的模样,点一点头:“好,就依你。”

卫善想到赵太后这回要把赵家那一堆八竿子打得着和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带回来,就替姑姑头疼起来。

第6章 公主

车马浩浩荡荡自上林苑回宫城去,回到城中早已是掌灯时分,这一夜正元帝便宿在丹凤宫里,一整日肚里没有空过,夜里便让光禄寺进些粥来,帝后二人对坐,商量些自家儿郎大胜回朝的事。

卫善秦昰跟前进的是细粥,拿红枣核桃芝麻十几样,泡足一整夜去皮去核,磨出浆来煮成粥,说是粥倒更像是稠汤,秦昰一碗不足又吃一碗。

正元帝是不喝粥的,他要吃大块肉,得把肚子撑得满了才是吃足了,同粥一并呈送进来的便有泠片羊尾爆炒羊肚烧笋鹅鸡和八宝攒汤,再加一份炒羊肉丁子,包在饼里,卷了一张,一口咬去半个,一气儿吃了七八张。

秦昰看他吃得香,张口也要,正元帝便喂他两口,越是看越觉得这几个儿子很好。从太子到晋王都能文能武,个个拿出来都是能挡一面的,这么比较来看秦昱就差了些。

卫敬容褪了手镯戒指,替他卷饼,看一眼卫善,笑道:“早间说的要替佛寺里的菩萨捐金身,为着儿子们倒夸大了他们的功劳,不如替娘祝寿,把这两个小的都捎带进去。”

正元帝有些讶异,可这是讨母亲欢喜的好事,卫敬容跟着又道:“我思量着既是作功德的事,母亲又是整寿生日,捐金身给佛祖,也得降恩惠于百姓。”

这却是卫善没有提过的,她捧碗听着,就听见姑姑说:“广宁门外原有个普济堂,是赦孤助老的所在,这些年荒废了,该再修整起来,冬施粥夏舍茶,也算一件功德。”她先说了桩小的,跟着又说了件大的:“这是其一,国家相隔十数年重开太学府国子监,监生们有粮有银,也得顾及妻儿家小,不如也拨发一份。”

连年征战,前朝科举早就无人应考,后来干脆也不再张榜,各地领袖用人唯才是取,如今天下既定,取士之法又有不同,袁礼贤胡成玉几个拟了科举新法,正预备试行。

此时夫妻两个还能互论政事,正元帝也从未有妇人不可干政之语,听妻子这样说,还笑一声:“你这是听了袁礼贤的奏疏了。”

“我是妇人之见,只见其小,听见一句二句再想得细些罢了。”卫敬容把手里卷的软饼送到丈夫手上。

正元帝接过来又咬一口,一面嚼一面点头:“你说的很是,我明儿让袁礼贤拿个章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