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

郑氏声柔色娇,纵使是啰嗦亦不难听。柳世番刚好在她令人松懈惫懒的啰嗦声中,分神思考些公事。

——他毕竟还是正统的儒门子弟,不想一直当这个劳而多谤的计相。

如今战事即将结束,没了大宗的花用,扬子院盐铁转运便足国用。可这并非长久之策。藩镇军政不收归朝廷,天下财用便只能取自江南。一旦朝中有大事,藩镇势必又要不安分。到时战乱再起,百姓又要加赋——加至不堪重负时,就不单乱在藩镇了。

藩镇照旧得削,却最好不要再激起兵乱。国帑不可不常备充足,百姓却得休养生息……过与不及皆成乱,功业却只存于一线之间。

偏偏数代以来,天子重宦官。动辄因内廷阉人一句话,而将宰执逐出召回……

若想身系国家轻重,成尊主庇民之功,还真是艰难啊。

柳世番心不在焉的感慨着。

因分神太过,被郑氏察觉,还被不轻不重抱怨了几句、摇晃了两下——摇晃得他很舒坦。

不多时,仆人们呈饭进来。三个女儿也各自被郑氏唤来,陪父母一道用饭。

饶是柳世番一贯不大擅长和女儿们相处,可看她们一个个被郑氏养得又敦实又大方,心下也颇觉欣慰。

三个女儿生得都像郑氏,白是不够白净,可胜在肤质好,显精神。云岚生得尤其好,眼睛大而黑,凤眼微微上挑着,明亮又不失妩媚。还在郑氏的催促下,腼腆又忐忑又期待的给柳世番献上她近来新作的诗。

打油诗尔,却比那些没才情还装模作样的才子诗,有趣得多。看得柳世番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