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之卷 兵

等我为皇 三千世 3372 字 4天前

所谓的六大都护府,分别是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

这六个都护府,天山地区有两个,天山以南归属于安西都护府,天山以南归属于北庭都护府,安南都护府自然是指南疆地区,安东都护府辖区是辽东异族,而安北都护府以及单于都护府主要是防御北方胡人。

唐后期安北都护府以及单于都护府合二为一,统称为安北都护府,所以到后来虽然还是六大都护府,实际上却只有五个。

祁渊提出这份军制改革,目标就是要将各个辖区统一,将军权变相的从将军的手中夺走,士兵只认虎符,将军必须得到皇帝的授命才能领军,最大限度的杜绝了唐末期藩镇割据的可能性。

不过虽然后者才是祁渊的最终目的,但现阶段对他来说,利用这个提案将谢长风调回来才是重中之重。

宣明帝也不是傻子,身为帝王,他几乎一眼就看到了这份提案背后隐藏的好处,宣明帝先是大喜,随即看向太子的目光就变了。

经过这两三年的观察,他不得不承认,他这个长子真的很适合这个皇帝之位,不管是民生还是军制,祁渊看待任何问题的眼光和出发点都是以帝王为基准,就仿佛他才是真正的皇帝,而坐在帝座上的自己不过是个傀儡。

宣明帝的心情很复杂,有愤怒,有惶恐,有厌恶,有忌惮,太子明明坐在他身下,每日拜服,言辞恭谨,可他就有种错觉,似乎下一秒,祁渊就能废了他并立刻登基为帝。

“将折子留下,朕会好好看的。”宣明帝叹了口气,他挥手让祁渊退下,有些愤怒,更多的是颓然。

距离他成为皇帝已经三年多了,镇守边疆的几位大将几乎都没动,除了林靖城因为年迈以及林氏的原因交出了手中的兵权,其他如镇守安西的城阳侯,镇守扬州的英国公,镇守辽东的韩国公都动不得,今年弘毅侯和谢长风两人先斩后奏打下了林邑国,宣明帝高兴吗?

可能有点,但更多的是愠怒。

这俩人在开战之前根本就没有上奏,打完后将林邑国的国主往他面前一放,他还能说什么?

开疆拓土的功绩就在眼前,甚至面对着这些俘虏,碍于士林和大儒的风评他还要好好招待,赐予他们爵位和田地。

最重要的是,面对这两个世人眼中的大功臣,他还必须下旨赞扬,并给他们赏赐!!

如果镇守边疆的大将都如这两人一般,骤然出征,那他算什么?他这个皇帝算什么?吉祥物吗?!

宣明帝做梦都想将这几个大将军调回京城,收拢他们手中的军权,真正做到君临天下。

可这几个将军都是跟着先帝征战杀伐数十年的老臣,而且他们镇守边疆的时间足够长,长到他们的下一代都开始领军作战,以至于即便这些老臣退下,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足够的威望继续领军,掌握兵权!

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也许百年后,边疆就不再是他们楚朝的地盘了!

宣明帝当然不能忍。

他细细的看着祁渊这份奏折,楚朝边疆很大,需要镇守的地方也不少,天山的确需要两个大将,也能互相监督压制,辽东也要看着,高句丽不是什么好货,胡人连年犯边,更是不能少,南疆刚打下来,一个不好就会发生叛乱,南诏和吐蕃那边也需要有人盯着,水师也不能忽视,一海之隔的倭岛时不时的来转一圈,也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水师镇守……

而且弘毅侯此次归来也着重强调了南洋需要水师镇守,甚至还可以凭借琉球等岛屿继续扩大海域疆土……

宣明帝愁死了,尼玛地盘太大好烦人啊!怎么办,不想要了……

看看,这就是大将自主的不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