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其实,当阿卡得教授听到第三个音的时候,就猜到了戚暮要演奏的曲子。

让阿卡得教授没有想到的是,戚暮竟然会在第二首曲子上就演奏出这么高难度、且内涵深刻的曲子。

这首《流浪者之歌》是□□的常客,经常有世界各地的演奏者在舞台上表演这首久传不衰的经典名作。

戚暮的水平,阿卡得自然是毫不怀疑的,毕竟就算《流浪者之歌》有些难度,也比帕格尼尼的《钟声》稍微欠缺了一些。前者更注重艺术情感,而后者更注重演奏技巧,并不具有太多的可比性。

但是……

“既然现在就表演了《流浪者之歌》……那下一首,你想演奏什么呢……小七?”

阿卡得教授的话,戚暮自然是一点都没有听到的。清挺的眉头紧紧地皱起,又是一个爬八度的高音,流浪者再次发出生命的哭泣和呐喊。

这样悲凉凄惨的音乐让许多路人也是面露感伤,甚至有些感性的人都红了眼眶,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个被世界、被人类、被世间万物所不包容的可怜流浪人。

青年高技巧且富有感情的演奏,让整个广场都似乎没了声音。

所有人只听到那感伤悲痛的音乐已经酝酿到了最高|潮,却很快突然急促地由哀转喜,仿佛是阅尽千帆后是释然,让人在欢喜的同时,也带着一种莫名的悲意。

对比就是如此的强烈,刚刚还是无限的悲痛,转瞬间就变成了无比的欢愉。这样的转变似乎就是刻意地强颜欢笑,让很多人好不容易忍住地眼泪彻底地掉落下来。

这场景看上去真是十分搞笑,在悲凉的乐声中,感性的听众忍住了眼泪。但是到了第四乐章欢乐的快板时,他们却忍不住地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