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页

龙阙 石头与水 998 字 1个月前

“知道知道,我一准儿不拉偏架。”于是,坚决不拉偏架的秦凤仪第二天偷瞧过阿泰被咬的肥屁股,心下乐好久。

大公主还与李镜道,“阿阳这虽还没出牙,倒真像他爹。”

李镜也想到秦凤仪当初咬穿北蛮三王子小腿的事,不由一乐,“总要像一些的。”

而阿泰与阿阳这对宝宝,昨儿还一个挠一个咬呢,今儿又在一处玩儿了。

而秦凤仪,今天也见到了自己的同科加在翰林院的同窗范正范同窗。范正当初庶吉士毕业,并没有如同窗们一般留在翰林或是去六部转任为官,甚至,依范正庶吉士出身,他原可以谋个好些的县城为主印官或是去府衙里做一些辅官,结果,范正谋了出了名儿的穷地方南夷州的一个县城为知县。

反正,范正这个选择,秦凤仪当年就觉着,范正虽则有些个执拗,其人品眼光都是一流。好吧,眼光这个,主要是,秦凤仪也早就相中南夷这个地方了。他觉着,跟自己眼光一致的人,就是眼光一流啦。

秦凤仪初来南夷城,却是没见着范正的,这也不稀奇,出城迎他的是南夷城的官员,而范正在下头县里为官,无谕不可擅离职司,故而,当秦凤仪在南夷城安置下来,此方周边近些县里的知县过来相见。

范正便是其中一员,范正所在的县是番县,这话听着名字好似不大好听,其实,这县以前是个州来着,原叫番州,因着人口越来越少,后便改县了。因范正是庶吉士出身,又是谋南夷州的缺,因南夷州这地儿荒僻,且路远,在户部谋南夷州的差使,都不必给户部郎官儿送礼的。户部只愁没人愿意去,但有人愿意的,他们恨不能给这人送礼。尤其范正这出身,当年春闱第五,庶吉士考试第三,户部还格外优待他,给了他个大县的知县当。

南夷城周围的几个县里的知县,还就范正的精神面貌比较好啦。更让秦凤仪吃惊的是,在翰林时的死硬派,还特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探花有水分、庶吉士考试死活跟自己较劲的、脾气又臭又硬的范正范同窗,竟然学会送礼啦~

秦凤仪不禁感慨,“阿范你这来了南夷州,人情世故上进步不小啊。”虽然送的就是南夷城点心铺的二斤蜜糖糕,但秦凤仪也很感动啦。

范正非但送了二斤蜜糖糕给秦凤仪,他还一脸亲近的道,“虽然此方知殿下身份,但想着曾与殿下同科同窗,也是下官的福分。能在南夷城见到殿下,下官不由想起以往翰林同窗之事,殿下一路可好?”很是问候了秦凤仪一回。

秦凤仪笑嘻嘻地,“我都好,阿范你可好。”

“南夷地大物博,虽则不很富裕,百姓也不淳朴,下官很是喜欢这里。”说着,范正叹了口气,“就是一样,下官苦恼多年,治下百姓亦是苦恼多年。原本,下官想着上表知府大人,今殿下既到,下官便与殿下说了。”

秦凤仪眼珠一转,笑道,“我说你怎么给我送礼啦,原来是有事求我。”

“不仅是我求殿下,是我们番县的百姓求殿下。”说着,范正正色道,“要说穷,南夷是真穷,可要说苦,百姓倒也能填饱肚子。这几年,我在番县做知县,县里的山山水水也走遍了,我们这里,有平原有山地,有河有水,离海也近。山上有树,田中有米,河里有鱼,海里也有鱼虾,便是年景不好,也饿不死人。而且,山上果子多的很,田中稻米收成也不少,可为什么还这么穷?没路啊!我骑马过来,便走了两天。山里的果子,熟了吃不掉便烂了。田里的稻米,百姓们除了自己吃,便是往外卖,也卖不出几个钱,粮商不乐意去,百姓们往外送粮,用独轮车、用牛车,可到了难走的地界儿,都是一袋粮一袋粮的往外扛,扛过粮,还要扛车牵牛。可就是把稻米送到了县里,送到府城,仍没什么价。我听说你要修路,就连忙过来了。不论如何,殿下看在咱们同窗一场的面子上,把我们县的路也修一修吧,乡间的路不劳殿下,我可征用百姓慢慢修,自县里到府城的官路,殿下帮我们修好就成!”

秦凤仪听后也是感慨了一番,道,“老范你莫急,这路我定会给你们修。县里什么情况,细与我说一说,听说你们那边儿山上土人也不少哩。”

“是。”范正与秦凤仪说了一回土人的情形,还跟秦凤仪打听了一回,“听闻殿下带了不少饥民过来,下官也想为殿下分忧。”

秦凤仪大笑,“好你个老范,非但打上修路的主意,连我的饥民你也盯上了。”

范正一幅老实可靠脸,道,“殿下刚来南夷,怕是有所不知,南夷城周边儿的田地,多被城里的几家财主买去了。我们番县,离南夷城并不远,不过两日车程,这还是咱们南夷的咱不好走,才要走两日,倘以后殿下把路给我修好,一日便可到南夷城。而且,我那里有可开荒的田地和山地,随他们的意思。开荒前三年,咱们免税,就是他们盖屋舍啥的,我也可以给他们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