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

他有些好奇,但更多的还是质疑。

——用这种手法杀人,乍看奇思妙想,但仔细考虑,又有无数的不确定变量存在。

比如杀人者实施这项计划只能在车主人已经喝了酒至少有一部分酒意之后执行。

而他又怎么能确定醉酒的人会继续开车?怎么保证车里只有开车的一个人?

当然这两者可以通过实时监控来确定。

但还算清醒的醉酒者是否会察觉到车厢中的酒精味道、放置于氨气盒随着冷气一起吹出来的气体酒精是否足以在车厢这样大的空间中麻醉一个人,都是至关成败的重点。

而且,醉酒和发生车祸有联系,却不能说醉酒=发生车祸,更不能将醉酒与足以致命的车祸等同起来。

除非杀人者在随后还安排了另一辆车子来撞击苏泽锦,再以苏泽锦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制造调查盲点……

司机并不是杀人者的安排。

杀人者安排的那场车祸,应该还没有来得及上场……

陈简沉思着,突然在‘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这几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并在横线之下加上附注:直接吸入气化酒不经过肝循环就直接经肺部进入血液,极易造成血液中毒。

杀人者还必须严格控制车祸发生时间,避免被害人发生血液中毒,给警方提供谋杀证据。

一系列的猜测、可能性、变量全都被罗列在实验表最后的附注上。陈简在写下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控制时间也到了。他就将车子开出停车场,在工厂草坪周围的车道上来回绕圈。

苏泽锦曾经对他描述的车祸之前的情景,又一次被主人自记忆中提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