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重生之变天 决绝 986 字 2个月前

不曾尝过病痛的折磨的人,永远不会知道健康的身体到底有多珍贵,她已经发誓,再也不让自己病怏怏地活着了。

六月十八,算得上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了,而骆寻瑶和四皇子,就是在这天定亲。

在民间,定亲这天上午,男方家人就会找同族长辈,带着定亲礼去女方家,女方家招待吃饭以后,收下彩礼钱,然后将喜饼之类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再有男方家人带回去,自此之后,一双小儿女的婚事也就正式定下了。接下来,男方需要准备好新房,而女方则要丈量好新房以后,开始打造家具准备嫁妆。

女方的嫁妆,一般就是用定亲这日男方给的彩礼钱准备的,若是父母对女儿好些的,那些彩礼钱会全都给了女儿不说自己还会再补贴一些,若是女方父母不疼惜女儿,那么就可能收了彩礼以后一分钱不给女儿,而女人不带嫁妆嫁到夫家,少不得就要受气了。

不过,这些都是民间的做法,在京城的官宦之家,女子出嫁,除了男方给的彩礼以外,父母总还会再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以示两家结好,而这些嫁妆,婚后则会作为女方私房,留给女方子女。

定亲这天,天还未亮,骆成和徐秀珠已经起来了,整个骆家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以前骆家在京城除了吴家并无亲眷,自然也不不会跟人走动,但如今就有所不同了,之前的半年里,京城很多人家都给骆家下过帖子,请徐秀珠和骆寻瑶前往赴宴,这时候他们自然也不能落下了这些人,因此这天骆家发出去的帖子,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地多。

因为这事,前些日子徐秀珠和骆成特地带了人将骆家整个收拾干净了,最后总算有了足够的地方宴请宾客。不过骆家下人不多,厨子更是只有一个,因此,酒宴并非骆家人自己准备,而是请了酒楼的大厨来做。

这次骆家人找的厨子,就是之前骆寻瑾宴请京兆府的人的那家酒楼的,他们来的最早,天刚亮就杀鱼切肉做起了准备。

其他人都很忙,就连骆寻瑶身边知春知夏知秋知冬四个大丫头,也到了前院帮忙,骆寻瑶却反而空了下来——这天她什么也不用做,只要跟到她院子里来的女眷聊聊天就好,而能到她院子里来的,莫不是跟骆家关系匪浅的。

“莲心,你去找些瓜果点心来吧。”看了一下几个拘谨地坐在自己院子里有老有少的女人,骆寻瑶开口。

如今时间还早,客人都还没来,就连徐秀珠请了来陪着她的温氏估计都还在路上,而眼前的这些女子,几乎全是骆家本家的。

在齐朝建立以前,骆家祖祖辈辈就住在一个叫骆家村的地方,村里有地主也有读书人,但都没什么大出息,直到骆国公的出现。

骆国公的爷爷曾是个秀才,可惜他念书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说,还早早地病死了,因此骆国公的父亲根本没机会上学,家里也一直贫困。

只是就算没机会上学,骆国公的父亲也依旧识几个字,连带他的几个孩子在种地之余,也都能看得懂书本。

若是没有意外,这家人的日子,估计就会这样一直过下去了,偏偏当时平朝的官员横征暴敛,税收的越来越重,让骆家村的人常常连来年的种子都留不下来,日子越过越差,只能卖地卖房卖儿女,而这时候,骆家所在的地方,竟然还发了大水。

骆国公的父母兄弟在那场水灾里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最后就剩下了他一个,然后,不过十多岁的他就走出了骆家村,从一开始四处流浪到后来成为开国元勋,堪称一代传奇。

骆国公发达以后,也曾经回过骆家村,当年的一场大水早已让骆家人各奔东西,天下平定以后回到骆家村的也就只有几户,日子全都过的非常艰辛,于是骆国公就做主,将骆家村的人全都迁到了京城附近,然后帮他们买了地又建了宗祠,想要让骆家发达兴旺起来。

他的想法很好,若是先帝多活几年,说不定的确能将骆家发展起来,可偏偏先帝早逝,明德帝少年登基之后就深深地忌惮在朝堂上一呼百应的他,于是,他反而疏远了那些同族,后来就只有过继骆成的时候回去过。

总之,这些从骆家村迁来京城的人,在京城附近虽然过得不算差,但事实上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齐朝建国已经三十年,但一直到现在,骆家也不曾出过有出息的人,甚至骆成这个中了状元的人,当年已经是族里的佼佼者了。

可这么一个难得会读书的,当时日子竟然过的最为困苦。

骆国公跟这些同族接触极少,骆成当年在族里过的并不好,自然也不会太过亲近,所以骆寻瑶重生以后,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些人,至于重生以前……骆家遭逢大难以后她曾经按照骆成说的去找过骆成那个已经成了土财主的大哥,最后却被他们用扫帚赶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