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轻浮的代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大多数能够混到度牒的国家认证僧来说,基本不存在眼高手低铁废物的说法。

因为佛门是有组织有纲领的营利机构,哪怕法治和尚这样五劳七伤的文化僧,年轻时候也得上山下乡。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差别无非是苦行与行,终究是要做个行者。

这不是说佛门有多么高尚,僧侣都是善人,骗信众的。

根本原因是金融借贷内卷得厉害。

国家政府放债,各国王室放贷,贵族豪强有闲钱,和尚们想出头,不是只有走高端与低端的双线极端路线了嘛。

中端借贷是真正的旱涝保收,毕竟有产者借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有抵押物与质押品。

高端也好理解,就是拆借给其他的放贷者,吃份子钱。

但是有抵押有本钱,找谁借不是借,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

这是个问题。

真正支撑佛门金融霸权的,恰恰是各国上层权贵看不起的穷人贷。

僧侣们一对铁脚量江山,政务官不愿意去的乡野,他们去,税务官收不上税的村庄,他们也去。以宗教之名,行医务之事,开草民之智,补官府之怠。

在这冰冷的世界上,只有大和尚们的光头能够给底层人民带来一丝温暖。

这才是佛门立身的根本。

不是每个光头都是好人,但是佛门作为武装金融集团,对于本门败类以及假借佛门名义行恶的僧侣追杀力度之大,令人惊叹。

至少约瑟夫在金山寺发现了所谓的“黑榜”后,对和尚们的品牌意识有了直观的感受。

法治和尚在给约瑟夫授课的时候,从来没有避讳佛门堕落这个事实。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国家”这个概念逐渐对于“王——国”体系进行冲击,佛门世俗化的进程不可避免。

国王们不再愿意与“佛祖”共享权力,纷纷对僧侣们发出灵魂拷问,吾与佛堂泥像孰重。

在漫长的合作斗争中,和尚们渐渐退出了政治权力争夺的战圈,只能紧紧抓住钱袋子不松手。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凡是向钱看的佛门开始泥沙俱下。

金山寺看起来挺“佛”的,那是因为上一任主持法海是大雷音寺都承认的得道高僧。

有这么一尊“真佛”压着,徒子徒孙们不敢造次。

然而整个土之国,在经历了那个男人的时代后又迎来了波旁家的复辟,整体僧侣素质实际上处于一个大滑坡的状态。

金山寺对外的“悬赏”,有三分之一是杀僧害佛之人,一半多却是败坏声誉的佛门败类。

问题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

休息时间例行去找法治和尚解惑的约瑟夫熟练的跟藏经阁的大师们打着招呼,一路小跑来到禅师的居所。

“主持爷爷……”

“哟,小约瑟夫啊。”

约瑟夫刚走进法治居住的小院,却发现庭院中,主持法河正在纳凉。

“我来得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