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误会为什么要做我不喜欢的事情?

拍摄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第二阶段的戏也一场比一场更难。

“卡!”

何导第无数次喊下“卡”后,面色凝重地将两位演员叫到跟前。

“你们今天的状态太差劲了!是不是还没进入情绪啊,怎么呈现出的效果这么抽离和僵硬?”

苏厌希对导演打了个抱歉的手势:“对不起何导,我确实一直没抓住情绪。”

陈永言更是满怀歉意地对何导鞠了个躬:“今天一直状态不好,感觉自己无法代入角色……”

在原来的剧本中,苏厌希扮演的主角、和成卓扮演的男二之间,有非常暧昧朦胧的感情线;两人同在广城拼搏奋斗,完成第一阶段的自我蜕变后,又因大时代的趋向而分离,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选择北上打拼。

第二阶段本该是苏厌希和成卓在北城相遇,两人因广城时期遗留的误会而相互别扭。历经种种事件后,两人幸运地解开了误会,重新并肩作战。在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下,各自实现人生价值,以此点明全局主题:红花正值盛放时。

直白明了地说,男二号在这部剧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推动主角抉择、在主角困难时给予主角帮助,并填补全剧中感情线的欠缺。

如今成卓出了事,编剧老师便直接改写了剧本,将成卓的角色写死了,转而为陈永言创作了新的角色。

第二阶段开始,新的角色会接替原男二的作用,成为剧中主角的新伙伴、新好感对象。

“你们应该知道这几场戏多重要吧?”导演生气又着急,双手不停地在胸口前挥动,急切地询问两位重要演员,“你们各自说说,说说你们对这段戏的理解。

“来苏苏,你是主演,你先说。”

苏厌希紧张地拿起剧本,像被抽背的学生一般,话带些微吞吐地,阐述自己的理解。

“唔……我觉得这几场戏,是衔接第一和第二阶段的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将‘我’对‘成卓’的痛心跟不舍情感先一步抒发出来,那再后面的接受、和逐渐坦然会显得很奇怪,‘我’这个角色会变得很割裂。”

原男二走了歪路,未到北城与主角相见,就因仇家报复而倒在了路途上。这个结局的改写,和现实中成卓的处境颇有几分相似,可见编剧也是嘲讽技能拉满。

但在剧中,苏厌希必须要演出哀痛和惋惜的感觉。有了哀痛才能接受事实,才能将对原男二的情感,转移到新男二身上。

新男二陈永言比苏厌希更紧张,以至于牙齿都有些打颤:“我、我也认为是衔接的作用。我虽对主角的过往不了解,但在知道死讯的一刻,本着人性和对离别、死亡的感同身受,我还是和主角一起悲伤哀悼。”

陈永言在校时是非常优秀的学生,虽不如苏厌希一般是校内的中央影视学院的数一数二,但非要列个表单排列一下次序,他也绝对能在同届毕业生中挤进前十。

“说得不错。”何豫导演点点头,但因着急而皱起的眉头,却仍旧没有舒缓,“可是小言啊,你的表演应该比苏苏更有层次才对。”

导演给陈永言开小灶,单独为陈永言说人物解析。

“你其实在这一阶段,就已经对主角有别样的情感了。这个情感,它既像憧憬、追崇,又有点近似于暧昧;你和苏苏这时都没有发觉这份别样情感,但你的肢体动作暴露出来了。

“你和苏苏要好好想想,怎么把这一时期懵懵不自知、淡淡却有回应的层次感,表现出来。你们可以不知庐山真面目,但观众他得知道啊!

“他得从你们的细节,比如眼神、小动作之中品出来:噢,原来你俩在这一时期就有点情愫了。没这个铺垫在的话,后期你们恋人未满的感觉很难出来。”

陈永言连连点头:“好的好的。那我们再尝试一次吧?”

“不用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导演轻叹,摆摆手让摄像师暂且关机。

“你们对角色和剧情的理解没问题,是情感代入的问题。看得出来,你们两个今天都状态不佳;可能是开机时间太短了,彼此之间磨合得还不够好,角色与角色之间没有默契感,和网友们常爱说的‘cp感’。

“就今天一天的情感戏来说,我认为你们拍得很失败。”

陈永言沮丧地低下头:“抱歉导演。”

身为主演的苏厌希,既要担起收视大梁,也要分担同组演员的压力。

他上前一步,真挚地向何导道歉:“不好意思何导,我们会想办法再磨合的。”

“不用道歉了,你们抓紧时间琢磨吧,状态不对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可能好。你们都是情感代入型的演员,缺乏技巧但富有情感,找对情感时拍起来可以很快的。

“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你们再排练排练;对一对看一看,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明天同样的时间、同一场戏,我们争取一场过。”

苏厌希和陈永言都点头说好。

两个缺乏技巧的新人,拿着剧本躲开了嘈杂的工作人员们,在剧组边上找了个安静的树荫,并肩坐下一起对戏。

“对不起啊厌希哥,总感觉是我连累了你。”陈永言情绪低沉,满脸歉意。

苏厌希不介意地摆摆手:“没事。当演员的,谁能拍戏不被导演骂啊?常态了,习惯就好。”

虽是这么说,但陈永言还是很不好意思,羞红着脸问:“你之前和成卓前辈拍对手戏时,也遭遇过类似的难题吗?”

苏厌希看出了陈永言的低落不安,本想说几句轻松一点的安慰话,但仔细斟酌之后,他还是实话实说。

“没有遭遇过。上一阶段没那么多情感细腻的对手戏,更注重剧情上的推动、和角色之间的性格冲突,总体拍得很顺。”

“这样啊……”陈永言更丧了。

“但成卓和我们不一样。成卓有丰富的进组经验,一路产出的作品不少,又是技巧型演员,善于运用技巧快速进入角色。

“虽然导演总说,他的演技有些生硬且模板化,但好处就是非常稳,不会有情绪不佳、而导致呈现效果不好的时候。”

也因为成卓的经验十足,所以苏厌希在和成卓演对手戏时,总能被带着进入情绪。

除了成卓之外,向明越和戚向安也是这类“技巧型演员”,水平固定表现稳重,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会像情绪型演员一样上上下下,要花费大量时间代入角色、找人物情感。

“你别太沮丧了,这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经验差距的问题。”苏厌希亲和地拍拍陈永言的肩,师兄风度十足地宽慰道,“我们好好对戏,将技巧和经验抓起来后,一定会比那些经验十足的演员更优秀。”

陈永言得到了鼓舞,重新振作起精神来,和苏厌希对戏。

如导演所说那般,找对状态后,两人的演绎变得无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