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白将军,应该还在赶来的路上

而韩匡锐仍然是奋勇向前,手中长枪将那些箭矢劈开,但前面的宛国军队里,又是一批骑兵冲了出来,杀向韩匡锐。

安县前方,宛国这边两万多人,烈国钟离眛等人的士兵加在一起,也足足有三万多人,战场上真的是杀得一个昏天暗地,飞沙走石。

在战场中的士兵,根本看不到远处的草原情景,围绕在耳边的,全部都是厮杀声、马匹的嘶鸣声,在眼前的全部都是飚射的鲜血、劈砍的袍泽和敌人,要么就是吁吁吁叫的马匹跑过。

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大旗倒了又被人举起来,跟着大旗跑的士兵,一边跑一边杀敌。

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了将领的重要性,如此混战的场面,对于负责指挥的校尉级武将,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有更高的军事素质和更敏锐的军事判断,那么就能在战场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因为这种情况下,来自于统帅的命令很难看到,完全就要看武将自己的指挥,是继续坚持之前统帅部署的军事命令,还是临时调整,都在武将的一念之间。

为什么古时候会发生以少胜多的战役?

而且以少胜多这种例子还不少,经常会发生?

因为在古时候,人多并不一定是优势,古时候的军事指挥体系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古时候受制于通讯手段、组织编制、后勤补给等条件,将领的个人素质往往成为胜败的决定因素,他能够有效指挥的部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人多在某些条件下还会成为劣势,比如阵脚大乱引起连锁反应,兵败如山倒。

这种混战,也对武将的要求非常高。

不过,宛国军队还是逐渐占据了上风,因为从中军出来的士兵,对韩匡锐和高将军的军队,再次进行了合围,如同从侧翼杀过去一般。

惨烈的厮杀在继续,已经是过去足足快二十分钟了。

钟离眛的脸色也是越来越看,时间持续得越久,他们这边损失的就越大。

他再一次转过头,看向鲁仲连。

“新国援军,还没来吗?”

鲁仲连点头:“将军莫慌,还在路上,我想应该是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