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三章合一

大国制造1980 大江流 4842 字 2022-09-04

2月初的晚风是非常冷的,吹在脸上没有拂面的感觉,而是像小刀一样刮着脸,葛红强的脸庞已经冻红了,显然在夜里等了不是一时半会儿。

他非常焦急,甚至连进入酒店大堂坐一坐都做不到。

何熙看了看,这正好是在江城市的江城大桥上,这会儿还算是过年期间,夜里又冷,几乎没人在外面闲逛,目之所及,除了他们没有别人。

何熙就说:“首先是看您想怎么办?这事儿有三中途径,无非就是跟外资合作,跟晴天机械合作,或者谁都不合作。”

“跟外资合作就是怎么规避风险的问题,可以不是莱茵公司,但以后也要小心。好处是,不得罪领导。毕竟天天还要在人家手底下干活,都得罪了,没好处。”

“跟晴天机械合作那就是得罪不少人,虽然晴天机械很强大,以后会更强大,但是远水接不了近渴,你得慢慢渡劫。”

“第三中就是混不吝,两边都得罪,也就等于两边都不得罪。还有个好处,起码肯定能保住江城厂,至于日后前途如何,端看你的本事了。

何熙给了三条路,葛红强想了想说:“如果第一条,我要求必须在合同中注明,使用我们的商标,并且限制获得进入啤酒国的认证时间,是不是可以规避?”

何熙真想告诉他可以,但是事实是不可以。

当年夏国就有一款卖的非常好的饮料,合资的时候明确在合同中要求生产本品牌饮料不低于50%的比例,但合资后,有着管理权的外方几乎没开过国产品牌的生产线,一个国民品牌就这么不见了。

但这事儿何熙不能说。

在此时此刻,夏国人单纯而又善良,偏偏身后还是大片的市场,合资的确大部分都是真心合作的,但最怕的不就是夹杂在好人中的坏人吗?

其实江城厂的事儿难就难在这里,何熙是从21世纪而来,她知道夏国发展之路上被坑骗过的教训,但现在的人没有前后眼。

他们看到了希望,而很少会想到,有人如此恶劣。

何熙是这么回答的:“分人。所以合资的事情不能急迫,需要切实的调查,对方公司的资质,历史,口碑,甚至于对方负责人的诚意和道德感,这都是需要时间的。”

“按理说合同高于一切是可以的,但是实际操作是不可控的。你没有话语权,也没有人事权,也就是说,你对工厂没办法管理,那么别人不生产,你能怎么办呢?去打官司,国内没有这么完善的合同法,去告状,你的企业要被玩死了,告状有什么用呢。”

葛红强显然听懂了何熙话里的意思,苦笑着点点头说:“对啊,我们都太天真,总是觉得人家是来帮我们的,但实际上,解放才多少年。”

他思考了一下后又问:“第二个呢,我需要怎么办?”

何熙就说:“我有一份商业合作计划书给你,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明确表示你希望和江城厂合作,这事儿你可以推到我身上,但是我想,无论怎么说,作为江城厂的厂长,你会受到最大的冲击,这是我无法替代的。”

何熙说着,史佳林就从公文包里,将那份计划书拿了出来,递给了葛红强,葛红强想翻翻看,却发现夜黑灯暗,根本看不见,就收起来了。

何熙接着说:“第三中更简单了,觉得都不合适,时机未到,不愿意接受。”

葛红强点点头:“我懂了。我会看你的计划书,无论会怎么样选择,谢谢你提醒我。江城厂不是我葛红强的江城厂,我必须为它负责,我不是谢谢你帮我避开这些,我是谢谢你帮江城厂避开这些。”

他说完,就给何熙鞠了一躬,然后与何熙擦肩而过,往桥的另一头走去了。

何熙扭头看着他的背影,葛红强真的是其貌不扬,个子只有一米六出头,矮胖矮胖的,在这样的寒夜里,穿的又厚实,走起来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

但这一刻,何熙能感到他身上的光芒。

有些人就是这样,他长相或许并不出色,但是他的品质足够让他身高万丈。

而这样的人,就是夏国的中流砥柱。

何熙忍不住喊了一声,告诉他:“葛厂长,我在查莱茵机械的底儿,但现在没有头绪,我也不能保证会有什么结果。”

何熙的意思是,不是葛红强一个人在奋斗,她也在努力。

葛红强显然理解了,合拳晃了晃手:“我知道了。”

等着他走远了,史佳林才说:“葛红强是个不错的人。起码对厂子负责这点,他履行了自己的使命。不过,”史佳林也是看到了南江省商务厅和机械厅的态度,“他要是什么都不选,恐怕还好说,如果是选择晴天机械,恐怕日子太难过了。”

何熙就说:“看看吧。咱们也不能闲着,我也不是为了阻止方海建而干这事儿,葛红强说得对,是为了我们夏国的工厂,而且,我还有中想法,这事儿如果能成功结束,你说报纸上报道一下怎么样。也给大家一个警惕。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这个好!”史佳林直接拍手了,“现在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真的像你所说,而且有事实证据,报道一下,不知道能挽救多少企业呢。咱们夏国人现在太纯真了,总是受骗。”

“而且,咱们长一智后,他们也就收敛了,不说别的,泰斯集团不就是例子吗?开始的时候,那是多少陷阱,可是你谈判桌上给他们来了一次下马威后,后面他们可是很规范了。”

何熙点头:“不过,要看吴大力查的怎么样了。”

何熙当然不可能仅从几个推断,就证明人家莱茵机械工业公司有问题,这说出去就是主观臆断。她是想了办法的。

首先知道外商是谁后,恰好艾米丽在汽车行业多年,认识全世界不少同行,尤其是啤酒国本就是机械强国,更是认识不少。她拜托自己的朋友查了查莱茵机械工业公司的背景。

有一部分是何熙给葛红强说了的,有一部分到现在也没有查清楚,她就没说,那个点在于莱茵机械工业公司曾经跨国合作过两次。

一次十年前跟高丽国合作,开始宣传的很厉害,不过很快就没了水花,这次合作似乎不了了之,对外莱茵公司宣城双方理念不合。

第二次则是1980年,也就是四年前,跟萨瓦迪卡家的一家柴油机厂合作,不过在1982年这家工厂就倒闭了。

高丽国何熙不认识人,不过萨瓦迪卡家的这家柴油机厂的老板,何熙倒是拐弯抹角的认识——当初何熙发动机刚刚生产出来的时候,南河省汽车厂的陆华陆续找她想要合作生产小汽车,那会儿南河省汽车厂已经入不敷出,靠着给港商加工两轮小推车为生。

何熙怎么可能打无准备的仗呢,对陆华是从头到尾的了解了一番,恰巧,那家港商就是这家柴油机厂的老板,从70年代开始,萨瓦迪卡家就开始鼓励引进外资,这位港商四处投资,那是他的一个产业。

何熙肯定是不搭理陆华,不过现在的南河省汽车厂厂长则是吴大力,当初他一意孤行没有调查就将何熙从南河省贸易团的名单中拿下,导致南河省的外汇当年少收入了6个亿美元。

他本质倒是不坏,不但给何熙道了歉,还自请去了南河省汽车厂,说是要深入基层,省的不接地气。

何熙就打电话给吴大力,问他还跟这位港商有联系吗?

吴大力始终是对何熙很有愧疚的,何熙一问他就说了:“还有,我们这两年一直合作,关系很好,不过都是他的助理来的,他岁数很大了,我其实就在去年去港城拜访过一次,已经不良于行。你有什么事?”

何熙就把调查莱茵机械工业公司的事儿说了,吴大力直接说:“那我帮你问问,人可能不能来,但老爷子人非常好,事如果真知道的话,会说的。你等一等。”

只是调查还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说,也不能催,所以只能等着了。

何熙跟史佳林说:“希望能查到什么,那么就从源头上解决了。”

倒是葛红强晚上回了家,他老婆忍不住抱怨他,“你干什么去了,大晚上的这会儿才回来。”可看到他的样子,惊呼一声:“天哪,你这是去哪里了?走了多少路,怎么这天头发都湿了,快点擦擦去,别感冒。”

葛红强是走回来的,一共走了一个半小时,倒不是他爱运动,而是离开何熙后,他实在是忍不住,正巧碰到一家小饭馆还亮着灯,他就进去要了一碗炒饭,借着饭店的灯光看了看何熙的计划书。

越看越高兴。

何熙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江城厂将会按着实际资产折算,晴天机械将会以51%的股份数额出资,但是何熙承诺,管理权仍然归江城厂领导班子所有。

也就是说,何熙不干预生产。

虽然都是不占大比例股权,但是晴天机械和莱茵机械完全是两个概念,有了管理权,那么所有话语权都在江城厂手里,那么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就由他们说了算,可以这么说,这就是有人给你出钱让你挣钱而已。

更何况,何熙还对江城厂进行了规划,她认为可以保留江城厂的优势项目——柴油机,不过她认为目前江城厂的柴油机已经落后了,随着泰斯集团的进入,这样的柴油机是没有未来的。

何熙建议,边生产边改进,她有一个产学研中心,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至于改进的钱从哪里来,何熙给指了一条明路,就是她的第二个计划,被砍下的t185拖拉机生产线的工人该怎么办?

要知道,他们有下属合作厂,所以t185除了发动机外,其他的零部件都是由配件厂供应的,也就是说,说是砍掉t185,实际上是砍掉了它的装配线。

何熙给的法子是转生产汽车装配生产线,技术她出,培训由齐舟厂来做,专门面向卡车工厂,吃掉这一部分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