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三章合一

大国制造1980 大江流 4799 字 2022-09-04

步镜音说的特别诚恳:“这事儿还是以一车间为主,我们这边技术一般,也不是生产t185的车间,了解也不如他们多。但是,我们车间也有不少厂里的老师傅,还带了几个徒弟,总不能越来越差吧,我们跟着学学。”

何熙倒是喜欢步镜音的态度。

不吭不卑有理有据。

她就点了头:“走吧,去看看。”

步镜音立刻在前面带路,一路上都在介绍二车间:“现在有工人400多名,焊工铣工、钳工我们都有八级工的。”

于桂芬显然不是很想让二车间上的,趁机提醒了一声:“你们是有,可跟没有没区别。钳工张师傅静脉曲张的厉害,下肢水肿都站不稳当,早就不上一线了。铣工赵广鑫倒是年轻力强,天天带着徒弟出去干私活,厂里记了大过都不回来。焊工余师傅倒是肯干,技术也不错,可她不是刚生了没多久,休产假呢?”

何熙这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一车间这么火热,这些八级工还留在二车间。

整个一老弱病残啊。

步镜音也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拿不出手,不过还是很坚持的:“张师傅不能久站,他也带了徒弟,王昕挺好的,学的不错了。余师傅的确休产假呢,不过也快结束了,这个月就回来上班。至于赵广鑫,我叫他。”

“而且,我们还有点小东西,给何顾问看看。”

“什么东西?”何熙挺感兴趣的。

步镜音就说:“就是张师傅研究的呼吸器。前一阵子t185总出故障,一车间那边忙不过来,张师傅帮忙检修了几台,发现这机子烧机油太厉害了。他听徒弟王昕说,国外的柴油机都有呼吸器,他自己就琢磨了一个,我们找了一台维修的t185试了试,真挺管用的。”

何熙眼睛都亮了。

呼吸器其实到了她的年代还在用。

她之所以忘了这事儿,是因为现在呼吸器还不普及,到了83年左右,国内才开始第一代呼吸器,是塑料做的,非常简易,自然通风。而她的年代的呼吸器已经变成了强制通风,叫做曲轴箱强制通风,或者pcv系统,不叫这名字了。

恰好落在盲点。

何熙连忙说:“走,看看去。”

于桂芬本来觉得不行,可听到这个呼吸器也挺感兴趣的,还有何熙愿意去看,步镜音也挺着急的,想了想终究没再说什么。

反正何熙看了也不会应的。

就算跟一车间硬磕都比在二车间选人强。

更何况,一车间邬大河是难办,可徐厂长在呢,再难办他最多消极怠工,也不能阻拦这事儿。

说着,就到了二车间。

其实无论一车间还是二车间,跟21世纪的工厂相比,实在是差距太远。但还是能看出两个车间的差距。

一车间房子是新的,机器上线没几年,人也多,各个都在忙碌,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车间的厂房得有几十年了,机器老旧破,人明明不多,看着还有不少闲着的,完全开工不足要落败的样子。

步镜音应该在二车间人缘不错,他一进来,就有人不停地打招呼。

当然,和一车间一样,大家也很好奇的看着何熙,毕竟不认识又年轻漂亮。

不过,步镜音没有深入,而是脚步一拐,就带着他们进了办公室,里面居然做了七八个人,都穿着工服。

他一进来,除了坐在最角落的一位年纪挺大的师傅,都呼啦啦站起来了,个顶个的小年轻。

居然都提前准备好了?

步镜音连忙介绍了何熙,然后才跟何熙一一介绍眼前人:“这位张师傅,我们的八级钳工,一切机器搞不定的零部件,都是张师傅手中制作的。”

何熙连忙打招呼:“张师傅您好。”

张师傅是那种何熙熟悉的,实诚又憨厚的技术工人,一边问好还解释:“不是拿大,是我腿真站不起来,这几天厉害了。”

何熙连忙说:“没事,我听说您研究了呼吸器,等会带我看看吧。”

张师傅连忙说:“就是个小玩意,就在这儿呢,我给你讲。”

何熙一看,好家伙,这二车间居然搬了一台t185在办公室,准备好了。

张师傅挥了挥手,就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过来,将他搀扶起来了,何熙瞧着他那腿是真厉害,颤巍巍的走到了这台t185跟前,冲着何熙说:“就是用塑料管,拧在齿轮盖通风口的螺丝上,然后将一头接在进气管上,就可以排出废气了。”

“不过这种简易装置,很容易滴油。就是个小想法,我听步主任说,咱们厂要大比武,能改进一点是一点。”

这才是这个时代工人的风貌!

何熙感动的不得了:“哪里是小想法,这个作用大着呢,不仅仅能节省机油,更重要的是防止机油变质,渗透。您太厉害了。”

张师傅没想到何熙这么懂行,露出了笑容。

这边谈的高兴,步镜音趁机介绍七位年轻人,总之一句话,就是二车间所有的精英都聚集在这里了。

有老师傅们一致认为学得好又有灵性的王昕,有虽然不怎么灵光但干活特别细致的张薇,有学历最高的高中生周一南,等等。

用步镜音的话说:“厂子里的活我们有其他人干,保质保量,这些孩子们就跟着旁听学习一下就行。这些孩子都是深入了解过的,个个爱学习品质好,怎么用都成。“

即便于桂芬觉得二车间不行,可也被这诚意满满感动了:“这真是掏家底了。“

倒是刘海涛扬长而去后,并没有真离开,还有人帮忙盯着何熙和于桂芬呢,听着对方说她俩居然跟着步镜音走了,刘海涛都乐大发了。

他跑去办公室找邬大河第一句话就是:“这两人是傻子吧。就二车间那堆老弱病残,他们能干什么?“

邬大河还准备过几招呢,何熙看不出来,于桂芬可不好惹,没想到这么简单解决了。

邬大河也乐了:“那就让他们跟二车间一起弄吧。这事儿本来就这样,咱们厂跟阳城厂和江城厂比,就好比二车间跟咱们车间比一样。你说,翻了天他能赢吗?”

“那肯定不能呢!”刘海涛这个可是信心十足,“咱们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二车间有什么呀。”

“不过,”刘海涛挺担心的,“老徐那儿怎么办?他肯定不愿意。”

邬大河身体往前一倾,小声说:“老徐就是个莽夫,有王厂长呢,怕什么。”

刘海涛一想也是,放心啦。“那咱们就等着二车间得奖了?!”

“等着吧,太阳打西边出来差不多。”

何熙又仔细问了问这七个年轻人具体是什么工种,又出了题让他们展示了一下,随后就回技术科了。

这会儿郑文华也回来了,瞧见他们三个就问:“怎么才回来,安排怎么样?”

于桂芬憋得那肚子气,终于能吐一吐了:“不怎么样,邬大河躲出去了,让刘海涛来恶心人,说他们生产任务重,有心无力。”

郑文华倒也没太讶异:“他就这性子,我去跟徐厂长说说。这事儿是为了全厂,利弊都说清楚了,他没权利反对,直接下文件。”

说着,他就站起来了,不过还对何熙说:“徐厂长找你,你跟我一起去吧。”

大概是问问她各方面进度的事儿,何熙应了一声,拿着笔和笔记本就跟着过去。

徐海信瞧见郑文华也跟来了,就知道有事要汇报:“怎么了?”

郑文华就把一车间拒绝的事儿说了:“厂长,咱们厂的确是差一些,就因为这个,所以得全厂齐心合力,邬大河这也太过分了。”

“去找他说,肯定又是一堆推脱,说到底就是觉得没希望不想出力,没打仗呢先想败了,就想窝在舒服的地方过小日子,这种人,怎么能干好?”

徐海信看了何熙一眼,却发现何熙这个亲历者脸上倒是没什么怒色,甚至挺平静的,他想了想就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郑文华虽然在办公室里说要下文件,可这话不能直接说,不过他觉得大差不差,徐海信一向是杀伐决断的人,不会任由邬大河乱搞下去的。

所以很放心的走人了。

等着门关了,徐海信直接问何熙:“你怎么想的?”

何熙就说:“一车间的确是最好的方案。不过我觉得强扭的瓜不甜。”

徐海信直接双手放在了桌子上:“你说说。”

“我们基础薄弱,只有一个月时间。如果选择一车间,邬大河表面答应,内里肯定各种方法消极怠工,还要去解决他的问题。我不想把时间花在内耗上,最好的办法是不用。”

“从一车间出来,我们跟着步镜音去了二车间,我喜欢二车间的氛围。”

徐海信直接说:“二车间各方面都差一些,也没有很好的装卸工。我们本来就不强,再不用厂里最好的工人,怎么能赢?”

何熙就笑了:“如果二车间打底,用一车间的人呢。”

徐海信抬头看何熙。

何熙笑着说:“您能不能下个公告啊。就说我们要参加大比武,全厂两个车间一个分厂的工人都可以报名,入选后封闭训练。”

徐海信都要为何熙鼓掌了:“你这是直接绕过了邬大河。厂里的命令,他没有拒绝的权利。封闭训练,直接将人带走他插不了手。”

何熙点头:“对。”她还直言:“而且我用他的人,有成绩也跟邬大河也没关系,我不给这种人做嫁衣!”

徐海信都惊讶于她的坦诚,这时候的人哪里会把这种小心思说出来,可仔细一想,这才是真实的人性呢。

凭什么呀,我这边缺人你却袖手旁观,到时候有了成绩还沾光,让他他也不干!

虽然有句话说的有点绝对,但他却是认同的:脾气越大本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