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看上去大家都是这样过过来的,这倒让她觉得是不是习惯了也没有什么。

老先生一间房一间房的介绍,一间间的推开门给他们看,又说道:“之前这个屋子本来也是两家住在一起,两家都搞了个小灶在天井里头做饭,胡同里面其他的住户也都是这样,您看看,这一块熏得黑漆漆得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杰作,到了十年运动期间另外那一户搬走了,也就没回来,我这个老友一家人因为去了江西下放,也是后面才回来的,挺幸运的捡到了半间房子,所以现在要卖啊,他的价格开的其实也不是很高,您再看看这边——”

“这个房子测量过面积,四面房子带中间的天井部分,一共是一百六十七个平米,在胡同的房子里面不算大,但是也不算小了,天井的面积有三十多个平方,建筑面积有一百三十多个平米,住着真是冬暖夏凉,非常舒服啊,我记得那年主人家在院子里面搭了个葡萄藤,一到夏天傍晚,几个老友坐在葡萄架下面下棋、品茶,那是人生中的一段珍贵的记忆了,到了初秋又可以摘葡萄吃,也是风雅。”

看来真是文人雅趣,肖敏想象着小院子花圃里面养花,中间种上些小菜的日子……

挺美妙的。

肖敏想问问不高的价格到底是多少,让她好有个底,虽然之前也做了心里建设,京市的房子肯定要比自己盖一栋房子要贵很多的,但是到底多少呢,别贵到她都买不起。

再说了她是真的喜欢这个房子,虽然面积也不大,但是胜在里面没有乱七八糟的住户,不用自己改头换面,虽然比不上两进的大宅子,这已经是这附近胡同里面最体面的房子了。

似乎陈小军也是这样想的,虽然两人没有说话,但是交换了一个彼此都懂的眼神。

陈小军默默的拍了拍胸口的口袋,意思是哥这里有钱,别担心,如果真的喜欢就买下来。

肖敏问道:“这种房子现在是私人的吗,能买卖了吗?”

老爷子看上去精神也不错,带着夫妻两个看了看东厢房:“可不是私人的了嘛,现在整个院子都是我这个老友的,买卖双方自愿就行,到时候去公证一下这房子就是您的拉!”

这话说的真漂亮,好像这房子立刻就是夫妻两人的了一样。

“东厢房这边两个卧室,都差不多大,两边临窗这边都是大炕,您呐到了冬天可以烧上炕,咱们北方虽说是冷一些,但是比起你们南方的湿冷来说,也不算特别难熬,你们南方人不怕冷。”

肖敏不禁莞尔:“您是怎么看出来我们是南方人的。”

老头好奇的看了她一眼,她就觉得自己问了蠢话,她的普通话一点都不像是北方人啊。

三人在院子里面转了一圈,肖敏又问了几个问题,原来这家的主人原本的工作也很体面,但是到了十年运动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去了江西,回来以后就无心在国内生活了,想出国去,因此房子想卖掉,凑点钱在国外生活,当然这也是这几年国内的现状,这几年开放了出国的渠道,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或者有海外关系的人家都想出国奔个前程。

这也是这几年的主流思想了,肖敏不想评价人家什么。

最后问了问价格,三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要是在大河村,三万得盖一个多了不起的豪宅啊,但是在京市就只能买一个前清的时候建成的房子,听说这房子还是屋主捡漏才捡到的,就觉得心里多少带着点羡慕嫉妒恨。

老先生看他们也没有马上就下定的意思,忙说:“您也可以去旁边看看,这个房子这几天还有不少人来问,我就住在胡同口刘记裁缝铺旁边那个院子里,这里但凡是要卖的房子,都会在门口树个牌子,现在真是人心不古,世道变了啊,当年能在胡同里面分上一套房子,多少也是职工之类的人家,当时能拼着跟邻居一起住,也是了不得的好事情,但是您看看这几年,好多人据说单位分了楼房就要卖掉老房子去住楼房,或者卖了房子去国外,这国外真的有那么好吗?”

肖敏笑道:“人各有志,或许他真是呆在国内太伤心了,才会想要换个地方,这就跟我想要来京市是一个道理,您这个房子我很喜欢,采光通风什么的都不错,要说哪里不方便的,就是上厕所要去公厕,生活用的污水也没有办法处理,不知道以后如果要买下来的话,不知道还能不能再优惠一些?”

刚才她想了一下,毕竟是京市这个地方,又难得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要是走了重新回来找老先生谈,怕错过自己喜欢的房子,不如一次性谈拢来,如果能够少一点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