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北方路不通,他们这边也有自己组织、正规的农副产品模式,所以听到合作社时,大都没兴趣。”

骆父、骆母以及周永利对此没有太多失望的感觉,毕竟受到挫折很多,习惯了。

他们连附近的村民、市内部分企业都谈不拢,遑论只有过一次合作的北方外河城。

骆白:“其实开始我就不太赞同郭叔你到外河城去,北方毕竟离得远,就算成功说服他们入股合作社,于jiāo通、沟通上都不方便。”

如今还没有后世构建起来的jiāo通网络、电子信息网络,南北相距又远,本就不适合。

郭通达对此也是知道的,只是他看好外河城,也想过在外河城扎根,所以至今也没放弃。

骆白:“不过,”他敲着桌,若有所思:“也不完全是坏事,或者说,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如果于此时,在北方也有了个合作社据点,那么后期发展不会过于困难。

一旦合作社qiáng大,势必有人能见到其中利益,模仿自也会很多。

届时,想要在北方开拓市场绝不容易。

南方种植业发达,北方则是畜牧业更为发达。

南北作物不同,市场也很广阔,此刻的开头很难,但要是真的打开了,反而有利于后期计划的进行。

骆白:“如果我没记错,那位李老板在甘蔗种植、制造食糖以及糖类生产都有所涉及,但糖类生产几乎是靠模仿起家的,对吧?”

当初那位李老板上过电视,基本背景有过了解。

北方外河城被誉为糖都,所以食糖产业向来发达,大多数企业规模属‘一体会经营’。

即从原料、加工到销售,由同一企业完成。

实际上,这就跟合作社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