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

当然成国公的年纪是稍微大一些,驰援边疆打急仗或许有些勉强,于是由他总领此事,兵部又额外荐了永顺伯薛绶、平乡伯陈怀为副手,分别领兵昼夜不息赶赴宣府、大同增援。

奏疏一递上去,乾清宫那边几乎是立刻朱批做出了回复:准!

今日先锋兵都已经出发了。

怎么今日忽然又要御驾亲征,还要把京城三大营都带走!

内阁与两部朝臣的目光不由集中在兴安脸上——难道昨日的奏疏是兴安公公自作主张批的?

兴安也懵了:不是啊!这般重要的军国大事,他又不是王振,咋敢自己批?

而且昨日他拿给皇帝看后,陛下不但当即批准此项增兵事宜,还问了一句:眼见快要进八月了,以后边关会越来越冷吧。

又道若是四万将士的粮草、棉服、靴履等物,外头官衙储备不足,就先从皇宫内府的广盈库和承运库挪用就是。

兴安欣慰之余,忙回禀了:于尚书接任兵部来早预备着边关有变,小几万人的军需还是有的。

皇帝当时还笑了笑呢。

那今日怎么忽然要御驾亲征……

是了!昨晚陛下去看了一会抄血经的王振!

姜离当然会立准昨日兵部之奏。

毕竟她只是在搭台子演戏,假戏做的再真也不能耽误了真事。

她信任于谦的判断:大同宣府增兵后坚壁清野坚守城池,等到真正入了深秋寒冬,天气恶劣瓦剌粮食储备又不可能比过大明,敌军自退。

正因为兵部已经做出了稳妥的处置,姜离才会在这里向文武百官展示下——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不行的人,而是不行的人非要瞎指挥。

且最可悲无奈的是,他还是那个唯一的棋手。

于是在朝臣发问后,姜离当即表示,成国公照原旨行就是,朕跟成国公出发的目的又不一样,成国公是领兵去增援坚守城池——

皇帝陛下可就不一样啦:那是要冲出城池,深入草原主动去征讨瓦剌!

只见皇帝慷慨激昂发表讲话:“朕为天子,当为天下生灵躬率六军,征讨迤北,责无旁贷!”[1]

朝臣们:……

“陛下!”

大明内阁地位是动态变化的。在弘治朝阁部之争前,绝大部分时候还是六部的地位更高。而其中,又以吏部被称为天部。

故而明朝虽废除宰相,但此时吏部尚书还是被人私下称为‘冢宰’。

于是,如今的六卿之首吏部尚书王直,自然要背负着满朝文武的希望劝阻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