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支书不明所以,去县城打听情况。

原来是一篇文章引起的。

前些天,省里一家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描述了下河村丰收的景象,描述了可亲可敬的农民朋友,表达了身在社会主义领导下的幸福生活。

文章的旁边还有一则四格插图,图上画的就是丰收的场景,和百姓们幸福的笑脸。

这篇文章给了看报的人很大的触动,也引发了读者对下河村的好奇,尤其是里面描写的香糯可口的米饭,更是引起了大多数人的食欲。

其中县里一位管农业的领导就看到了这篇文章,他觉得这个写的非常好,同时这也是县里的领导们做的好,才会有这么欣欣向荣的场景,因此下发了表扬,称赞县里的同志工作到位。

县里的领导一听,顿时高兴坏了,他们原本就知道,下河村的稻米比别处的强,但被报纸上这么一吹嘘,那不用说了,肯定是他们县的一张名牌啊。

因此在听到下河村已经收割了一季,立马让他们先交上去,也好送到省里市里,让大家都尝尝这在报纸上夸的天花乱坠的稻米,到底有多好吃。

不管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下河村得了更多的好处,上交之外的稻米价格直接上涨了好几毛钱,比猪肉都不差什么了。

安支书回来时可高兴坏了,大力的拍着安西的肩膀,“好小子,没想到你的文章还有这个效果,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哈哈哈。”

安西微微一笑,这是当然的啊。

既然要发软广告,那就从下河村的农产品开始好了。

“堂伯,我推广的效果还不错吧?现在是稻米,以后肯定也可以写别的,大豆玉米红薯,什么都可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