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和安西有点关系,就是当初从四川回来的路上,邀请学子们编教辅书的事。

安西跑去了书局,询问当初那些四川学子是否有送自己写的教辅书来。

时间已经过去近一年,恩科早就结束了,不过安西猜大部分学子都没有回去,因为明年又是三年一次的科举,不管是为了省时间还是路费,他们都不应该回去的。

不过,京城大居不易,要在京城逗留一年之久,经济压力不是一点两点,安西不相信那些学子不动心。

果然,他们真的拿着自己编写的书来了,还不只是一个两个,足足有八本之多。掌柜按照安西的意思,把那些书拿去给俞院长和俞松过目,让他们决定是否批量生产,如果质量好的,就给文写个序,放在书本的前页。

这样一来,大大刺激了学子们的创作之情,也刺激了许多消费。

俞院长认可的书,还亲自作了序,怎么可能不好,必须一读啊。

买的人多了,学子们的稿费节节攀升,甚至有几个学子从中发现了乐趣,甚至放弃下科科考,一心一意研究起教辅书的编纂来,变着方式编写。

而书局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再的扩张,但还是赶不上书贩卖的速度。

为了加速进程,书局掌柜联合了好几家大书商,组成一个产业链,有人专门造纸,有人专门印刷,有人专门贩卖。

这样一来,玉路书局不仅没面临打压,还把玉路书院的招牌打了出去,让它一跃成为了第一书院,超过了之前并驾齐驱的三大书院。

有了钱,俞院长不仅扩大了书院,还在江南办了分院,每年派一部分夫子过去教学,又从那里抽调一部分学子过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