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卫璧稍有些不安,但抬眼看到青书,便郁气全散,颇为自信地笑道:“好了,青书也不必多想,这其中说不定也并无许多内情,就算真有,只要我们两人总在一处,便也没什么事能难倒我们了。”

见他这样说,青书不接话鼓励赞成,反是转而问道:“离端阳节尚有近两月,倒是不急着去少林碰壁,大哥可有其它打算?”

卫璧沉吟片刻,眸光微沉说道:“明教各路义军攻城拔寨已得了近半天下,是时把那些该消失的人都打发了,我打算亲自去处理……相比之下,谢逊之事其实算不得什么。”

青书闻言终于展颜一笑,颔首说道:“大哥能这样想是最好不过了,成昆掌控少林派充其量也不过是想得到‘武林至尊’的称号,顺带着打击明教罢了,且不提那断成两截的屠龙刀还在我们手里,便是他们真能得到,难道就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了吗?不过是愚昧的妄想而已。我们真正的敌人是那统领大元jg兵的汝阳王察罕帖木儿,要争的是这中原的大好河山,与那些四处凑热闹的江湖莽夫早已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卫璧眼神一亮,顿时只觉得豁然开朗——他自到这倚天屠龙的世界以来,总也跳不出这个江湖纷争的框框套套,然而到了今天这一步,虽说少林武当峨眉的势力也颇为重要,但充其量只不过是些江湖门派,又如何能似明教义军那般左右天下大势?

其实说真的,明教和明教义军的概念其实是大有不同的。明教总舵也算是个江湖门派,但明教各路义军发展到今日,几乎已然相当于割据四方的军阀了,虽然还挂着明教的名号,其实很多大头兵都和明教没什么关系,便是高层将领也与江湖无甚瓜葛。

原著里张无忌虽然贵为明教教主,但其实他真正能掌控的也只有明教总舵的左右使、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等势力而已,而且由于他手段不够果决,教务也大多由杨逍等人打理,到最后几乎除了个武功高qiáng的教主名头,就什么也没有了,更别提明教各路义军的掌控权了。

如果只把他当作一本武侠小说的男主角,张无忌的一生也算得上是波澜壮阔了。最后他携美远游,归隐海外,似乎也挺逍遥自在的。

可若是从明教教主的身份来看,张无忌明显是不合格的。明教各路义军只是表面上尊他为首领,实际上是各自为政,互相勾连抑或是打压,划分地盘,争霸天下,失去教主二十余年的明教总舵早已失去了对义军的掌控力。

想想也是,在这明教义军连连告捷,几乎占领了大半江山的时候,张无忌却是几度遇到危险近乎丧命——不是出海被波斯人欺负,就是险些做了荒岛野人;结个婚还中途跑路,差点又被赵敏她爹给咔嚓了,最后还要靠赵敏以命威胁才得以逃脱;更别说屠狮英雄会了,差点给周芷若戳了五个窟窿不说,还要和少林派三个老和尚作对,几度生死关头——这哪里是个义军首领、未来帝王的样子?

举例来说,当时张无忌和赵敏逃婚后遇到王保保和汝阳王,差点儿就丧了命——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明教义军和汝阳王的军队正打得如火如荼,结果他们的教主反倒孤身被敌人包围了,还要靠和敌人之女的那点儿女私情来活命,真是令人无语凝噎。

这件事只要是随便换个人,都会选择先打下了蒙元江山,登基建立新朝,然后再去考虑儿女私情——到时候就是纳了赵敏又如何?新朝帝君纳前朝皇族的先例一抓一大把,用得着以身犯险又是私奔又是打副本最后连天下都拱手送出去嘛?

简而言之,那成为明教教主的张无忌最多算是江湖豪杰,根本不是天下一霸,甚至连争天下的资格都没有,也无怪乎朱元璋会把他这个有名无实的教主给bi走了——要是张无忌手上有兵权,朱元璋也不会用那么小儿科的手段玩笑一般地就把他给打发到海岛上做野人了,怎么也要y谋诡计一番吧。

卫璧想到这里,不由得摇头苦笑——笑他自己竟也不自觉地就陷入了江湖的迷障里。

此时卫璧才是明教教主,他甫一上任便开始着手收拢权力,及至此时他所培养的心腹都安插进了各路义军做了中层将领,几大首领中彭莹玉和常遇chun都是他的人,其余几人虽有些小心思,但也都能听从调令指挥,形势真是大不相同。唯有一个朱元璋,野心初露,此时已渐显尾大不掉之势,是时候除掉了——之后只要集中兵力攻克元大都,将蒙古人赶回草原老家,这卫璧登基为帝也就水到渠成了。至于再以后的全球攻略,那大可以等以后再慢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