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朱元璋也不推辞,说道:“今后咱们同生同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众人一齐呼喝,拔刀砍桌,豪气gān云。

卫璧眼中有厉光一现,宋青书立时站起来拱手说道:“诸位都是大英雄大豪杰,待得我们送小妹妹找着了她爹,便也来和你们一起杀鞑子!”说着看向卫璧,一脸激昂地问道:“大哥,你说好不好?”

徐达道:“好!真是好极啦!有你们两位加入,咱们非把鞑子杀回老家不可!”

卫璧也立时一脸豪迈热血地说道:“说得好!咱们今日就此约定,至多数月,我们便能回返,与各位一起杀鞑子!”说着与众人击掌为盟,大家都被这豪情壮志给激得热血沸腾。

杨不悔瞧着众人,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暗自害怕。张无忌却想:“太师父一再叮嘱,叫我决不可和魔教中人结jiāo。可是常遇chun大哥和这位徐大哥都是魔教中人,比之简捷、薛公远这些名门正派的弟子,为人却好上万倍了。卫璧卫大哥也从不以正邪为意,便是宋师兄,不也要和他们一起杀鞑子?”他对张三丰向来敬服之极,然从自身的经历而言,却觉太师父对魔教中人不免心存偏见,却不知原来张三丰也不在意这些,只是张翠山可谓是由于娶了殷素素才不得不自刎的,张三丰难免有所迁怒,更怕张无忌重蹈覆辙。

朱元璋大声说道:“好汉子说做便做,这会儿吃得饱饱的,正好行事。张员外家今日宴请鞑子官兵,咱们先去揪来杀了。”花云道:“妙极!”也提刀站了起来。

卫璧朗声说道:“我便在此祝愿各位马到功成,今日憾然别过,来日咱们必能并肩作战!”

一众人等都纷纷和卫璧宋青书他们作别,提着刀就出了庙门。张无忌心下也被鼓动,想着到时候将不悔妹妹带给她爹,便也和卫大哥宋师兄一起来杀鞑子。

四人再次上路,终于到了首府重镇,便买了一辆大马车,准备了gān粮和食水,驾马直往昆仑而去,亦不用受旅途之苦。

当日卫璧看到朱元璋,心下实在难掩杀意。张无忌也就罢了,纵天资再高,只要性格依旧,便也没有争权之祸。然而朱元璋此人却是实打实的明太祖,城府何等厉害?卫璧自然不能放任他坐大。

当然,卫璧也不可能当场杀朱元璋,最多是夜晚潜回去下暗手解决了他。但是宋青书“误打误撞”的豪言壮语却提醒了卫璧——这时暗杀朱元璋,实在是没什么意义。

元末起义盛行,朱元璋这部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没有朱元璋也会有李元璋、陈元璋,更别说历史上本来就存在的那些一方豪qiáng了。卫璧这样执着于朱元璋,也无非是因为他是未来的明太祖罢了。

可是现在杀了朱元璋便能一了百了了?那可真是大笑话。有朱元璋在,至少卫璧还能按照历史推断便宜行事,在朱元璋成大事之前gān掉他取而代之。可要是朱元璋死了,谁知道会掀起怎样的风bào?万一给蝴蝶出三国争霸,战国七雄来,卫璧哭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哭了。

卫璧感慨地想到,宋青书“不经意间”提出的加入其中,一同杀鞑子的计划实在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了。

一来朱元璋身边的这群人,可真是各有才华,也只有加入他们,才能收服这些人的心。否则到时候朱元璋“bào毙”了,这些家伙不愿意听卫璧的话怎么办?全部杀掉也未免太làng费人才了。

二来从一开始就和起义军建立良好的关系,甚至积累足够的人望,等到剧情开始后卫璧再来一次光明顶力抗六大派挽救明教的壮举,这当教主不就更稳妥了吗?起义军不服的事也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更重要的是,卫璧得到了人望,不也是分薄了朱元璋的人望吗?这种一举无数得的好事,当然不能错过。而且按照倚天屠龙记的发展,朱元璋会成为明教凤阳分舵的舵主,可到时候他卫璧已经是教主了,他又不是张无忌那种心软的,收拾个把分舵主,还不是手到擒来?暗算或是直接让人在战场上英勇就义都不是什么难事。

卫璧定下心来,越发觉得青书实在是他的福星,他们两人绝对是天赐良缘。

宋青书才没觉得自己是什么福星呢,至于天赐良缘?要是宋青书知道卫璧的想法,肯定立时把他打成猪头。他只觉得卫璧这家伙反应还算比较快,真是孺子可教。

但宋青书更需要想的是,要怎么安排张无忌呢?带着张无忌一起去参加义军那是绝对不行的,这不是给卫璧培养对手吗?张无忌身负剧情金手指,这要是和卫璧站在一起,卫璧就只能喝西北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