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人,几乎全都帮在场的学生看过策论练习,也就是说,他们也看到过《廉吏民表》这个题目。

再看云雁回,他不知何时已经呆呆坐了下来。

什么鬼?

今日的策论题是《廉吏民之表论》?

云雁回差点崩溃,他想得到仁宗有那么一点可能往《乞不用脏吏》里抽取题目,退一步说,打击贪官污吏都开始了,一定也有其他有条件的人会押这个时事方向。

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仁宗居然还就押了这一句,跟他几乎一模一样啊!

我靠,就这程度的巧合,真要被人知道了,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难怪那位老先生连滚带爬地跑去“收拾”了,他得把那些学生之前写的文章全都给烧了啊。虽说这是进士科的试题,但是其他省考斋的学生也都做了,因为云雁回当时的想法是给他们日后的仕途一点提醒。幸好这段时间这些人都是封闭学习,几乎没有外传的可能。

众人心知这件事虽然是巧合,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况是这样的大事。

大家知道云雁回不是泄题的人,即便把皇城司请来严查一顿,都没罪证的,最多挨官家一顿训斥,可是此事传出去好说不好听,说不定还会连累上包拯……人言可畏啊!

在场的人无人再关心学生们考得怎么样了,挨个问,问他们怎么答题的。

好在他们当时只当做普通策论题来做,也是自己写的,顶多先生们指点过,倘若照样誊到试卷上,也不会出现与自身水平相差太多,或者每个人都写得一样的情况。

学生们本来就高高悬起的心,此时反而放下来了。

因为他们这时候知道了,这背后没有什么阴谋,只是一个天大的巧合,反倒没有考试时那么担心了。这场考试他们的压力,绝对比其他学生要多几倍。

再三确定没有破绽之后,所有人才有心情抹一下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