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这边听说后,也意思意思订了几份。

后来报纸到了《东京日报》编辑部,就成了被群嘲的存在。

大宋不缺才子,《东京日报》的编辑部更不缺才子,懂辽语的人不在少数,而且那上面还有汉语作品呢,辽人最爱宋国诗词,也自己创作一些登上去。

那水平,随便一个编辑都能吊打了。

另外一方面,也能看出来,作为《三国》连环画的主创,郑凌是真红到国外去了。

那些辽人特别喜欢《三国》,还有人专门赋诗,称赞连环画和创作者们,甚至有示爱的。

因为连环画的收效甚好,所以编辑部对郑凌他们也很是看重。开办报纸以来,可以说很多翰林、御史的思想都有改变。

以前他们是比较清高的,但是后来他们发现,不一定他们觉得好的,就会受到百姓欢迎。

要怎么用让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更好地去传达一种信息,这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绝对值得他们好好研究。

本来很多人只是想在这里刷一刷经验值,在官家面前露脸,然后好晋升——事实上目前为止的确也有人受到了赏识。

但是后来,有很多人的思想已经发生的转变,更希望留在宣传口了。

所以,郑凌他们的阅读量,对于这些编辑来说,就很值得尊重。以前,可都是觉得他们这种翰林,与图画院那种翰林大不一样的。

郑凌他们这些人的待遇,不止在编辑部,可以说在整个社会上都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