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周遭一带农户, 多以种植、畜牧为主,大相国寺的田,大多也是用来种植各种谷物、蔬菜水果,由僧人们自耕自种。

而汴梁人所食用的鱼, 大多是从外地运来的,价格较为高昂,因品种不同往往少则一斤数十文,多则数贯。本地鱼数量既不多, 质量也并不上乘, 所以市场并不怎么样。

但是, 如果能解决了肉质这一点,加上又有现成的地,不需要另外买地开水塘养殖,本地鱼不需运输,价格上具有天然优势,岂不是绝妙?

方丈抚掌称好,叹道:“若真有这样妙,那就再适合我们不过了!”

在这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要想知道那么偏远山区的事情,是很难的。

而事实上,虽然早在唐代现称广南,后世称广西一带的山区就开始养禾花鱼,但是闻名于外已经是清代的事情了。在这个时候,说不定原产地的农户还不如云雁回知道的养殖知识多。

众僧人只以为云雁回从哪个广南商人口中得知的,怎么会知道是他在千年后自己在桂林吃过呢?

云雁回:“不错,我还听来了一些具体的方法,若是诸位觉得可行,就可以买鱼苗回来试一试了,养鱼的时间在夏秋禾花开放的时候最佳,这鱼长起来也很快的。”

大和尚们你看我,我看你,异口同声地道:“那雁哥儿便主理此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