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通和尚远远的看着叶觉非手里那张地契,嘴唇微微有些发抖,整个人都有些呆住了。

在太过炽烈刺眼的阳光下,地契本就模糊的字迹自然是让人难以分辨,只不过,在胜通和尚想来,也知道对方绝对是有的放矢,否则的话,谁家一身锦衣华服看上去就出自富贵之家的小姐,会拿着一张假冒的地契来这城郊处一年到头都罕有人烟的寺庙里来行骗……

想到这里,胜通和尚脸上一片懵懂茫然,心中却也不由得微微苦笑。若是自己六年前不曾来此地剃度出家,老主持几年前便已经辞世,这位姑娘现在拿着地契过来,可不就是正好收回这块荒芜已久早无人烟的地方……

而在叶觉非心中,这张地契本来是从“古往今来”的店中新收的一批古玩字画里夹带的。当时店里的小伙计一个没拿住,正好把一本旧书掉在了地上,这张破旧的地契便从书中的夹页里落了下来。

这种东西,本来是应该当即就还给卖家的,谁料那个管家只是隐隐约约瞥到了地契是京郊附近,便忙用手遮掩着脸,连声道着“晦气”,非但不肯把这张地契收回去,更是扭头便走,连小伙计手中还未算完的几幅字画的银钱都顾不上要了……

这张地契代表的院子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叶觉非和店中的小伙计自然是不得而知。

不过,那个管家对这里嫌弃得紧,叶觉非却是丝毫不在意,毕竟是京郊附近,就算荒凉了些、偏僻了些,这么一大片的地方,把原来的园子拆了,只把地皮卖给附近的乡绅富户,也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而这座荒凉的寺院里,竟然还有一个和尚住着,这件事对于叶觉非来说,也是有些始料未及。

不过,就算叶觉非再想要转手把这块地卖出去,她也不至于为难一个早就出了家的方外人士,便只是微笑着开口,徐徐解释道:“这位住持大师,在下此前并不知道,这里的寺庙中竟然还供奉着香火。这张地契的年限也睡有些久远,许是哪里出了些变故也犹未可知。若是大师手中也有一份地契,待我去官府中询问过此间缘由之后,自然只当是手中的这份地契因为出了意外才不曾被消,将来也不会再来叨扰。”

听着叶觉非口中这番很是通情达理的话语,胜通和尚心中却是暗自叫苦。

他在这座寺庙中也待了足足有五年多的时间。五个年头,不算短,但是却也不算太长。而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先前那位在这里过着苦行僧一般日子的老主持,也才待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刚刚剃度出家后的胜通和尚,每日只是吃斋念佛,在佛祖面前念经,试图压下心中家人离散、却碍于本身武功有限,面对仇人霍天青却没半点方法能够报仇的悲愤和仇恨。

看着叶觉非手里拿着那张地契站在那里,胜通和尚却是面容苦涩,无奈的合掌行了一礼,弱声道:“这位女施主,在下、在下此前并不知道此事……”

老住持本来也是早就年迈、寡言少语之人,胜通和尚虽然在老住持去世后,接过了他的衣钵,却从来不知道,原来寺庙这等不沾三千红尘的方外之地,竟然也是要有官府的地契的……

☆、第39章

等到叶觉非离开城郊那座荒凉而破败的寺庙进城之时,已经是临近傍晚时分了。

京城毕竟是天子脚下,市井繁华。夏日的酷暑,等到傍晚十分,太阳落山,终于不再像正午那时暴晒火烤。

市集中摆摊讨生活的小贩,穿着粗布衣裳手里拎着些许油盐酱醋的百姓,头顶带着斗笠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驾着马车坐着轿子在小厮家丁簇拥下的官员,眼巴巴瞅着一串糖葫芦吵闹哭叫的顽童稚子,一边伸手揍了自己的孩子一顿又终于皱着眉头满脸心疼的掏出两枚铜钱买下一根糖葫芦的父母……

叶觉非走在街上,看着京城中的市井民生、世间百态,步履在不知不觉间便已经放慢。

这里完全不同于大唐年间,可是,却是盛世安稳、四海升平。

叶觉非怔怔的望着明朝的都城,这个原本于她而言无比陌生的世界,从未有这一刻,更让她觉得平静而真实……

叶觉非沿着京城的街道,孤身一人,一直走到了太和门外的金水玉带河,看着不远处繁华热闹的市集,还有不远处便是巍峨耸立的皇宫紫禁城。

站在金水玉带河的河畔,抬头静静的望着仿佛就在咫尺之间的皇宫紫禁城,墙角的几棵宫墙柳,夕阳余晖下仿若镀了一层金色流光的琉璃瓦,一一映在叶觉非漆黑的眼眸中。

叶觉非的心绪几经变化,一时之间,竟是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