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考虑到再过几年将迎来热门小说改编影视剧的狂热浪潮,而且如果只一味的等待别人拍未免也太被动了些,冼淼淼琢磨了几天,在网上筛选了几部优秀的小说作品,让付秀尝试着联系看看。

现在国内的网络小说跟影视剧改编这块几乎是完全平行的两个领域,好像是前年,第一位吃螃蟹的勇士吃了分量十足的螃蟹壳,作品上映后连个水花都没打起来就带着满嘴血仓促离场,然后改编这块看上去希望就更渺茫了。

因为传统的影响,再加上网络作品水平确实参差不齐,初期往往给人一种难等大雅之堂的粗糙感,难以成为主流。

可随着未来几年这一块的突飞猛进,大批优秀作者作品集体涌现,相关领域经济也迅猛发展,饶是传统文学再如何地位稳固也无法阻挡网络文化的飞跃式发展。几位大胆的勇士接二连三的尝试之后,品到甜头的人们终于开始正视这块嫌少有人涉足的巨大利益领域,于是网络作品改编的热潮正式拉开帷幕。

付秀的效率简直惊人,短短三天后她就告诉冼淼淼,自己已经联系上了几位作者,大家对于“竟然真的会有人想把我的小说拍成影视作品”这个现实显然有点难以相信……

现在的网络写手生存环境恶劣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从事着收入和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的繁重劳动,如果不是还有其他收入,单纯写作绝对能把自己轻而易举的饿死。

因为几乎没有先例可循,网站一时间竟也拿不出特别周全的合同,而且冼淼淼找的那几部小说的作者也不是什么名家,价格低的简直令人发指。

“简直是给钱就卖!”回来报道的付秀如此形容道,“有个作者最近急需用钱,私底下联系我,说只要十万块钱就直接把全版权出手。”

“多少?!”冼淼淼严重怀疑自己听错了。

“十万。”不要说她,就是付秀乍一开始听到的时候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考虑到国内编剧们的价格,再联系下该作者的知名度和目前网络小说的行情,她就觉得也不难理解了。

“十万。”冼淼淼喃喃道,表情有点丧魂落魄,视线却不自觉漂移到角柜格子里放的包上。如果她没记错的话,那只包也差不多这个价格了……

她竟然真的会有用一只包换一部作品版权的好运气?

然后这还不算,就因为冼淼淼最终确认收购名单而一天没跟那位作者保持联系,对方就再一次联系上付秀,主动表示如果嫌贵的话,她可以降到八万……

得知这个结果的时候,冼淼淼都有点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八万块钱买部小说的全版权?!放在几年后简直会被当成侮辱性话题轰出门去!

有钱不赚是王八蛋!

冼淼淼立刻大手一挥,“买,买买买!”

付秀领命出门,刚要转身就被冼淼淼叫住,“那什么,也别八万了,一开始她自己不是开价十万么,就照这个数吧。对了,注意跟着几个作者也保持下联系,不用特别频繁,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记得问候一下。”

这一批作者中有几位以后成了大神,改编的影视剧联起手来曾经一度在几年内实现屠屏,现在提前把关系搞搞好总没坏处。

最后,冼淼淼陆陆续续买下来三部作品的全版权,从签订合同那一刻起作品就跟原作者没有任何关系了,以后不管她想要改编什么或者什么时候改编都由她自己决定;另外还有几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价格各异,但总体来说都十分的物美价廉。

用一句话简单粗暴的概括一下就是:先知先行就是任性!

零零散散全版权、影视改编权共计八部,可冼淼淼付出的钱在几年后却很有可能连一部大热也买不起,完全的白菜价。

这里面就算只有一部赚钱了,她也算不亏!

收尾工作都交给付秀处理,冼淼淼估算了下时间,拎着礼物去黄元郊黄老家拜访几次之后,终于意料之内的听他透露出作品影视化的风声。

黄元郊是最近几年国内风头最盛的大作家,足够被载入史册的人物,哪怕就是为了单纯蹭热度,每天也有无数人求上门来要合作,只是他要求高,才一直拖到现在。

这次即将要被改编的是他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战争题材的作品,获得诺奖之前曾经被改编为电影,曾获得过国内外两三电影节共计四个重量级奖项,现在又有人想改成电视剧。一开始黄元郊并不热心,但架不住对方诚意十足,前后花了一年多做他的工作,好不容易才松了口。

能求的黄元郊松口,导演那边也放权不小,不仅主要演员都要经过黄元郊本人的同意,而且作为作者的他还拥有一票否决权:只要黄元郊觉得这个演员不行,那剧组就必须换人。

这个条件无疑十分苛刻,极容易跟投资和制片方产生矛盾,但考虑到黄元郊本人不是会胡搅蛮缠的,而且原作者的意见确实很重要,协商之后导演也就同意了。

作为曾经亲眼见证过这部名为《硝烟》的作品火遍全国,一举拿下当年几乎全部电视节重要奖项的人,冼淼淼自然不可能放任自己跟它错过。

《硝烟》这部作品场面宏大,视野宽广,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光是主要角色就多达十几个,但她瞄准的不是剧中的任何一个主角,而是个前后出场加起来也不过十集,共计出场时间更是少的可怜的配角。

冼淼淼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一来这部剧是大制作,众多主要角色无一例外都由华国顶尖的中老年戏骨们出演,就算她豁出命去强行把邓清波塞上,他也足够被秒杀在一众老戏骨中;二来诸多主要角色年龄跨度太大,主演们的年龄也都集中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三十多岁的就算年轻人,冷不丁进去一个二十出头的邓清波,光是那份不协调就够诡异的了;三来,冼淼淼瞄准的那个少年将军角色人设特别讨喜,而且出场惊艳,退场轰轰烈烈,着实叫人欲罢不能。当年出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就曾借此爆红过一段时间,只是因为所属经纪公司不行,导致后继无力,白白浪费了一次大好机会……

冼淼淼有十足的把握,只要她能说服黄元郊将这个角色给邓清波,后者绝对能成功跻身华国一线小生!

只是黄元郊会同意吗?

等冼淼淼把来意一说,黄元郊倒没一口回绝,可也没跟她打口头支票,而是微眯着眼睛沉吟起来。

邓清波?这个名字倒是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真要说的话,好像也就是最近王昌建在网上提过几次,貌似对这个小伙子蛮看中的样子。

《硝烟》原著就是华国文学史上一部难得的佳作,要影视化也是国内近几年来少有的大手笔,上到导演、编剧,下到演员、道具,全都是荣誉满身的好手。

又因为所需演员众多,更是几乎将上一代的优秀艺人们“一网打尽”,作为领军人物的王昌建和徐明远自然也在其中。

事实上他们这俩《硝烟》原著和黄元郊本人的铁粉儿早在导演发出邀请的第一时间就迫不及待的同意了,还主动表示如果成本太高的话,他们完全可以自降片酬。

想到这里,黄元郊微微动了下心,既然王老都对那个小伙子如此青眼有加,那他也不放亲自看看对方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