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因是恩贡的原因,秦钟来的第三日,便与李守中见了第一面。这是个标准的士大夫,纵然是八月天里,也是穿得一丝不苟,秦钟到时李守中正在煮茶,瞧见秦钟来了,也不说话。

秦钟便站到了一旁,待到李守中煮完茶,将一杯放在他面前,才连声道,“学生不敢。”

“坐吧,今春的新茶,也一起尝尝吧!”李守中并不理会他。

秦钟这才坐在一侧,端了茶杯,细细品了一口,倒是满口生香,只是他本就是个俗人,按照秦可卿的说法,他喝茶便如牛嚼牡丹一般,苦了涩了他知道,好不好,能喝就成。因此瞧着李守中看他,知道这是等着他品评呢,便憨笑着,答道,“却是挺好喝,学生也的确渴了。”

那李守中却是差点将口中的茶喷了出来,这才正眼看眼前这人,秦钟的大名他却是早就知道,得了圣上的赏赐以恩贡进国子监读书,最重要的是,月余前,秦钟状告宁国府的案子闹得人人皆知,因与荣国府是亲家,所以他也听了一耳朵,是个有主意的孩子。

何况,前夜东郊那处电闪雷鸣,京中不少人都看到了,到了早上,有好事者专门去查看,便瞧见两座房子,一座已经被劈毁,另一座则完全无事。京中的民众们不知道,经历过那次大朝会的李守中怎可能不知道?

秦钟上次上殿呈上的便是避雷之法,而第二日,便有人传了圣旨,赐了秦钟恩贡的名额。能做到国子监祭酒的位置,李守中自然明白,秦钟这是得了圣心了,圣上将人塞到了这里,怕是也起了保护之意。

他倒并不会因着秦钟跟宁国府不睦,而对他有任何观感,只是宁国府根基深厚,与京中勋贵交好,国子监中便有不少勋贵子弟,怕秦钟小小年纪不知深浅,与他们硬抗,才叫他来一见,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瞧着秦钟坦然喝茶的样子,李守中极为严肃地提醒道,“国子监乃治学之所,一切以学问为重,你若是挑事生非,自有监丞按规矩处罚,切记。”

他一个新来的有什么挑事生非的本事,这是告诉他,有人若是欺负他,别自己反抗,监丞自会处理。却是提醒之言,秦钟心中感激,立时站起来,行了个礼,道,“学生谨记。”

“那便回去吧,莫要耽误了功课。”李守中已经是不再看他。

秦钟也不在意,规规矩矩出了门。

而戴榕那一头,却有人将那尤家的事情俱无粗细全部呈到了他面前。

贾珍发妻早丧,后来便一直未娶,只是宁国府一直没个主母,而且贾珍也着实荒唐,两年前,贾敬终于靠谱了一次,给他定了门婚事,便是这尤家。

这尤老爷不过是个城门史,不入流的七品武官,家资不富,更是连个支撑门户的儿子都没有,续娶了个老婆,还带着两个拖油瓶,按理说宁国府这样的人家,根本不可能看上尤家。

但是贾珍心中有打算,这尤家没什么势力,他娶回来便不敢管他,也没个大舅子小舅子,自不会有人为尤氏出头,日后也没人打秋风,更可况,据说尤氏长得还算貌美,除了因为服孝年纪大了些,并无别的缺点。

于是,贾珍在一众闺秀中单单点重了尤氏的名字。贾敬也是个万事不管的,只想着日后府中有人料理,便再也不理他事,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

也是尤氏多灾多难,订了婚本应当年成亲便可,偏偏她祖父又去了,又需要服孝一年,这才拖了下来,最近刚刚出孝。

如今宁国府要操办给贾蓉娶亲的大事,家中自不能没个主母,便催了尤家,要速速定了日子,赶忙嫁进来,这却只剩下一个月时间。好在两家定亲日子也久了,东西也准备得差不多,这才没多慌张。

戴榕坐在书房中,把玩着手中的镇纸,这消息竟跟秦钟所写对上了,只是,秦钟从哪里知道的这些东西?难不成有人另给他报信?

怀疑归怀疑,该做的事情却不能拖,戴榕想了想,叫了手下一个常扮做卖花婆子出入后宅的人来,细细吩咐道,“你这几日多去那尤家旁边转转,他家正在备嫁,八成需要的东西多。若是叫了你进去,你想办法与那二小姐、三小姐说说话。”随后又轻声吩咐了几句。

那手下这种事早已做得驾轻就熟,当即便道,“属下知道了。”

戴榕点点头,又叮嘱道,“莫做得太明显了。”然后才让那手下退下,想了想,还是写了张条子,装了个信封里,叫了寿儿过来,让他送到国子监秦钟手中。

寿儿拿着那薄薄的一张纸,无缘故地就觉得心情挺好,还是他家二爷厉害,人家给他写厚厚一叠,他就回了一张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