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只得求助关外,林靖并不好求,当然,也不是非常难求,毕竟,林靖是个公道人,他讲究亲兄弟明算账。于是,高凡先出了回血,林靖接着派徒小四和林腾把高凡打了个落花流水。这下子,高凡得了朝廷训斥,陈柒宝也不逼着他近期内收复北靖关了。

倒是贾源知道徒小四林腾出战之事十分羡慕,私下非但走了徒小四的路子,还给林靖送了回礼。他这也不能见天就在马棚干活啊,贾源想着,得寻个机会,戴罪立功是不是?

林靖不管这个,礼收了,直接让贾源去寻徒小三。贾源心说,三哥还不是什么都听你的。

徒小三也不是什么冷硬心肠,贾源这事,原也不过是徒小三作戏给人瞧罢了,徒小三与贾源道,“成,下次再有战事,必让你出战。”

贾源欢天喜地应了。

徒小三根本没把贾源这事放心上,他更关心段天羽和阿尔斯愣在草原上的战事,还有就是,关庭宇那边的反应。林靖道,“信我已打发人送去了。依关庭宇的忠心,他当是会送到朝廷的。”

“他要把你写的信送到朝廷,依龙椅上那位的心思,怕会更加疑他。毕竟,关二郎在咱们手里。”

“是啊,可他不送,你以为陈柒宝会不晓得?就是咱们不去说,关外军中,必然有陈柒宝的人。”林靖一想到现下关庭宇两难的处境,不禁心生愉悦。徒小三还道,“该把这事跟关二郎说一说。”

“我早说过了。”

徒小三颌首,只觉神清气爽,心事全消。看来,他家阿靖与那啥关二郎,的确就是些少时交情。

关庭宇现下可是明了林靖的手段厉害之处,不过,出乎林靖意料之外,关庭宇根本没看他写的那信,就令人打发一并送往京城。陈柒宝看过后,将信给了林翊同观,上面就一句话:愿与大将军平分西蛮。

林翊立刻道,“这些挑拨离间的鬼话,陛下一句都不要信,这是他的老把戏了。”

陈柒宝道,“朕焉会信这等挑拨之言。”

陈柒宝的确不想信,可接下来,林靖又给林翊写了一封信,还是在林翊生辰那一日,信不长,写的是:

我在关外,无一日不记挂兄长与长嫂、侄儿们。兄长对我颇多误会,我对兄长一如从前,犹记当年多受兄长教导之恩。今兄长大寿,弟甚为思念,不知何日再见,甚念。休书一封,兄长莫要多想。

兄长怎能不多想,兄长因他这信,大寿都没过痛快。

林翊现在想的就是,要是早知林靖是这等祸害,早该直接掐死。

给林翊添些堵后,林靖又给关庭宇送信,信的内容是:前番提议,将军未有回音,将军放心,二郎安好,我待二郎,依如往昔。

林靖就这么骚扰了关庭宇、林翊一整年,然后,再一个新年之后,关外军悍然发兵,斩高凡于马下,高凡后下五万兵马,尽数归降关外,而后,关外军一路南下,西取雁门关,南至直隶府,若非林翊率兵挡在直隶,怕是关外军就要直取京城,颠覆江山了!

第288章 战事之十九

没人料到关外军这么快开战。

纵是谢公府这样两头下注的老狐狸,也未料到,关外军来得这么快。

因为,前年关外军在江南一败,按朝廷的推断,便是恢复元气,快则三年,慢则五年,如今才多少功夫,满打满算一年半。关外这些叛军便可兵进直隶府。

按道理,既有叛军,朝廷可调外地兵入京勤王。只是,此时想调兵怕也难了,徒小三亲自率兵占了雁门关,林靖掌兵直逼京城,若不是林翊先时便说服陈柒宝在直隶屯兵,此刻怕已是兵入京城了。

当时便有朝臣想调江南兵,只是,谕令未至江南,江南已有叛军之事传出,而且,叛军并非一伙,有云贵土司,有两广土人,还有江南豪族余虐,连带山东,都有倭匪上岸掳掠,而且,倭匪数目非小,直接围了济南城,济南将军应对不及,已是叫倭匪先破了济南城。后来,也不知那倭匪怎么又打出了关外义军的旗帜,官员不肯降的杀了几个,肯降的都留了性命,余者兵卒,皆一律视之,降则有命,不降则死。另外,所有投降的官员将士,连带百姓,都接到了张夫人的关外义军十诫。首当一条便是,降臣不杀。接着便是对于降臣降兵的待遇,臣子皆是朝廷标准,至于将士,则是关外标准。关外标准与朝廷的标准有什么区别呢,那就是,所有当兵的,任何上官敢克扣兵饷,杀无赦。克扣兵饷超五百两,就杀满门。然后,张夫人将降兵打散后,重新编队,直接投入训练。安抚百姓便简单了,最大的暴力衙门都已归降,百姓这里便是重新给百姓宣传关外的好政策,譬如,减税减赋,安民抚民什么的。反正,要收拢人心,自然要给些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