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只是那时他还太小,十年后张邈再见他时,早已想不起跟在小天子身边这风神俊秀之人竟是当初的少年。

到了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皇帝解除党锢,袁绍这才应何进的辟召入宫掌羽林军。当时刘艾正在太学读书。

半年后,刘艾从太学毕业,放弃了征召为郎的机会,入宫做了羽林军。

这时候距离两人初次相见已过了很多年,刘艾不曾隐瞒自己的心事,袁绍亦不是铁打的心肝,那少年多年来的执着终将他感化。之后,便对刘艾处处关照。

两人曾参加过一次剿灭黄巾军的战争,有了生死相交的关系,袁绍终于对他彻底敞开心扉。

很多年后,刘艾都记得那个场景。

夕阳下,羌笛悠悠声中,那人握着自己的手,说了一句话:“生则同衾,死则同棺。”

也不知是哪一日,何太后赏了袁绍两条绣着鸳鸯的丝巾,翌日,其中一条便出现在刘艾手中。

后来袁绍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刘艾改任郎官,两人相处的机会虽是少了,同在宫中担职,隔一段时日总能见上几回。

再后来,袁绍将董卓引入京城。

这些年有袁绍的四处活动,刘艾很快便升为侍中。他眼看着袁绍一步步招致祸患,却无能为力。

直到袁绍仓皇出逃,连家人也来不及带走,昔日他的奔走之友们尽数落在董卓手中。不得不说,袁绍收买人心的本事远在董卓之上,他在外面招兵买马,士人们在京中不惜性命地为他与董卓周旋。这些自诩高洁的义士,殊不知自己亦是袁绍精心布下的棋子。至于刘艾究竟是不是其中之一,他到死也不曾明白。

董卓身死,凉州军阀攻入长安,刘艾寄书袁绍;

凉州军阀内乱,天子出逃,刘艾寄书袁绍;

吕布纳迎天子,定都许县,刘艾寄书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