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目露疑惑,探春却低下头,用绣帕遮掩唇边的讽笑。

贾环捻了一块凉糕慢慢嚼着,摆手道,“不用找了,今日三王爷已喝了我的敬师茶,明天辰时便去他府上听课。”

探春唇边的讽笑僵住,贾母表情万分错愕,宝玉跟黛玉却是艳羡至极。

“环哥儿好大的福气。”黛玉轻柔的嗓音中满含憧憬,“三王爷三岁会作诗,六岁便能写出叫姚老先生惊叹不已的骈文,九岁作得策论夺得当科状元之位,现如今虽刚及弱冠,论起才学,却是连京中最富盛名的三位大儒也要自叹弗如的。”

宝玉连连点头,毫不掩饰自己对三王爷的倾慕。

贾母抖了抖唇瓣,强装欢喜道,“都说三王爷性情孤高淡泊,虽面上和蔼,却是对谁都不冷不热不远不近的,尤其是世家子弟,得他一个青眼比登天还难。环哥儿真是好造化!是三王爷亲自教导还是使人来教?可问清楚了?”

“亲自教。”贾环微微一笑,眉眼间暗藏的锋利消失无踪。

“好好好!”除了叫好,贾母当真无话可说了。

姚氏一族最出名的不是才学,而是他们调教人的本事。偏他们从不肯收豪门望族子弟,哪儿贫瘠偏远就往哪儿去,一介乡野村夫也能栽培成饱学之士。姚老先生,也就是三王爷的外祖父,五年前拉了几百箱书籍前往北夷蒙昧之地教书育人,不过三年,北夷便出了一名探花,数十位二甲进士,且全部辞去高官厚禄,自请回北夷治理家乡。

从那以后北夷民众顺服,政治清明,再无叛反之事发生,令皇上十分开怀,而姚老先生又带上几百箱书籍,不知往哪个蛮荒之地去了。

贾环脑子本就绝顶聪明,再交由才高八斗的三王爷调教几年,该成长到何等地步?若他还对贾府半点好感也无,凭他六亲不认的性子,贾府会落到何种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