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辽国内乱,女真趁机攻城掠地,掳掠人口,辽国反击的同时,向宋国求援,宋国起初答应联合辽国抗击女真,随后又不知为何起了歪心,趁着辽国和女真打仗,转而挥师去打西夏。

西夏向吐蕃求援,吐蕃不仅不援手,还和宋国联兵一道,两国耗时五个月,成功将西夏分而食之。

宋国主动出战次数寥寥,头一次体会到了胜利的快感,不由将视线放在了其余小国上。

吐蕃隔壁的大理瑟瑟发抖。

大理和宋国虽不算世代交好,但关系总算不差,至少比宋国和吐蕃的关系好一些,宋国朝中也有不少亲大理而厌吐蕃的官员,便有人提议联大理灭吐蕃。

这想法还真不能说坏。

大理建国比宋国还早一些,虽然兵不强马不壮,总算还占个来得早熟悉地形,对吐蕃的实力颇为了解,由大理做带路党,宋国咬咬牙使把劲,没准还真能灭了吐蕃,到时候反个水顺道下了大理,就是辽国和女真腾出手来,也未必敢和宋国碰了。

李澈琢磨了几日,给宋国朝中的人送信,让他暂且搁下此事。

兵法有云,借壳行事。

这几年来李澈也算是控制了江南以及东南沿海一片的黑白两道,官府中更有把灵鹫宫直接称为“宫里”的,也算是在宋国内部搞出了一个小朝廷,五万精锐说多不多,但江南自有屯兵,这批兵力四舍五入也算是他的,虽然弱了一些,但有精兵教习,也不需太久,一个行军路的时间就能带出个人模样来。

宋国对吐蕃的战事一直拖到了来年春天。

此时辽国惨胜女真,女真倒也不恋战,丢了地盘就跑路,损失比旁人想象得要小得多。

宋国调兵去打吐蕃,调去的兵力有一大半是李澈的人,路途过半时,已经有绝大部分是李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