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摇摇头,说道:“子龙也醉了,只是醉得不大明显。”

周瑜不信,赵云面皮白皙,眸正神清,身上虽有些酒气,却不像旁人那样目光涣散,脚步虚浮,至于孙策,平时口口声声自号酒中霸王,结果隔着军帐都听见他的鼾声了。

孙策睡了,周瑜自然也不准备去打扰他,他和赵云一起从军帐出来,琢磨着不如开诚布公和他谈一谈,假如赵云和甘宁真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日后少让他们见面也就是了。

赵云还真没想到周瑜会为甘宁的事情来询问他。

也许当真是因为那一点酒意,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对周瑜和盘托出了连日来的谨慎考量。

周瑜哭笑不得。

说实话,赵云其实并没有勾心斗角的心眼,他所做的事全凭往日经验,公孙瓒帐下内斗,是因为公孙瓒早年和近年对人才的需求不同。

早年守卫北疆需要的是武将人才,能入白马义从,最重要的是个义字,赵云正赶上这一批白马义从的尾巴,后来公孙瓒决意争霸,招揽来的谋士自然把他当成主公,为他谋算利益,即便是武将,也是奔着他的实力来,义和利天然对立,赵云半新不旧,夹在中间自然不尴不尬。

李澈帐下则完全没有这个方面的对立。

太史慈和孙策情同兄弟,孙策手下的兵马还有不少是太史慈练出的兵,如今太史慈远在北疆,孙策和家将之间自然没什么矛盾,至于降将和新来的一批武将,就更没有说话余地了,更何况,内斗的原因大多时候在于主公没能协调好,公孙瓒既要义也要利,世上没那么多两全事,到了李澈这里则不同,全军向利,别说内斗,今天两个武将打了架,明天两人一起去认错,何苦来。

周瑜还给李澈举了个例子,张邈帐下的降将里有个人和张郃手底下的兄弟不合,两人见面就吵,一言不合就打,没几天被人上报给李澈,李澈就让他们一起住,穿一条裤子,一个人出去把裤子穿走了,另一个人只能在房里等,两个人整天为了裤子打架,谁出去都带着一身伤,没过多久这两个人就痛哭流涕去找李澈,表演了个原地做兄弟。

后来军中就很少有矛盾再发生了,毕竟谁也不想和别人穿一条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