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了乡试就不成了,三年前还能说是准备的时间太短,过于仓促,所以才会落榜,但是三年后,再次落榜总不能说是准备的时间还短吧。

林大力不是不知道举人难考,像是何秀才从三十岁一直考到四十八岁,每三年一次,硬是没考上,家底倒是差不多都花进去了,最后只能放弃,安安分分的开学堂教书。

但是小孙子跟何秀才不一样啊,小孙子在读书上的天赋那可比何秀才好多了,不应该一再落榜的。

林大力都没心情跟这父子俩说话,丧着一张脸直接转身回屋了。

林溪嘴里心里都发苦,他也没想到自己会再一次名落孙山,而且和上次一样,不光没有在举人名单的正榜上,连副榜也没有上。

这要是名字在副榜上,他还能算一算跟最后一名录取的举人差了几个名次,但是现在正副两榜都没有他的名字,这还怎么算,参加乡试的秀才多了去了,不在榜单上的学子,考官又不会逐一列出名次来。

所以林溪还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水平。

在岳父学堂读书的时候 ,他是名正言顺的头名,不管是比他年纪大的,还是比他入学早的,都没有他背下来的文章多,也不会像他一样在课堂上记笔记,把先生讲过的每一句释义都记下来,私底下反复翻看、记忆。

也正是凭借这些,他年纪轻轻就从一介白丁考到童生、秀才。

只是没想到乡试这个劫,一直都没能迈过去,三年一次,难道他真的会跟恩师和岳父何秀才一样,这辈子都只是一个秀才。

林溪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命定的主角,虽然没想过当皇帝那么虚无缥缈的事情,但是考状元、做权臣,甚至是做驸马、或者是做未来皇帝的老丈人,这些他都曾经在脑子里想象过。

突然受困于一个小小的乡试,这落差实在是太大了,林溪没办法接受。

这样的情况都不需要解释,光是瞧脸色、看气氛,家里三个女人就知道发生什么事儿了,一个个全都老实的跟鹌鹑一样,原本准备好了肉和蛋,这会儿也不敢拿出来了。

林木和林溪从村头一路走过来,遇见了不止一个人,有凑过去问两句的,有瞧着脸色不对,打个 招呼直接走人的。

这世上没几个傻子,路上遇到这父子俩的人,谁猜不出来是什么情况,一想到前段时间林老爷子还在村里头信誓旦旦的跟大家说什么火候到了,可以下场试一试,大家还都以为这次村里可以出一个举人了,没想到居然是瞎说的,林家小子压根就没考中。

其实这些年不管是林溪自己,还是何秀才,还是林家人,还是整个村子里的村民,都对林溪的期待值很高。

万里挑一的读书天分,好好培养那肯定跟寻常读书人不一样,考举人在别人那里千难万难的事情,但是放到林溪这儿,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之前的期望有多大,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李氏在旁人那里听到这个消息之后,qiáng忍着没笑,回到家直接打了六个ji蛋蛋羹给她们娘仨吃。

要知道家里头一只ji都没有,早在分家之前,就已经被李氏宰了,那些ji蛋可全都是花铜钱买来的,李氏和儿媳妇两天才吃一个,也就只有小孙子有一天一个ji蛋的待遇。

能一口气拿出6个ji蛋来蛋羹,可见李氏心里头有多开心了。

huáng氏多多少少是有一些感同身受的,老爷子太过偏心,先不说以前怎么区别对待小叔子和夫君的,光是分家这事儿就分的很让人恶心了。

其实按道理来说,小叔子中举,对她们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算不沾人家的光,二房发达了,也就不会在大房身上拔毛了。

但小叔子没有中举,huáng氏就算是知道这种想法不应该,也控制不了心里头的那点儿喜悦。

还在家里头守着的三个人里,也就只有年纪尚小的林枫对二叔中没中举这事没有太多的观感。

县里,林泽正在书肆里头抄书,这个年代人口没有办法跟后世比,读书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哪怕一整个县城就只有两家书肆,进来买书的顾客也不是特别多,不过现在凡是进来的,总不会空着手出去。

林泽不光是在书肆里头抄书赚钱,还负责卖书和收钱、算账,一人身兼数职。

不过后边这三样赚的银子加起来,才跟抄书赚的差不多,差十几天不到三个月,九两银子就已经到手了。

他爹林石是没法gān这个活的,一开始就直奔着人家粮店去了,秋收过后最容易找到活gān的就是粮店了,当然不是算账这样的轻巧活,而是搬上搬下运送粮食这样的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