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才如今为三军军师,依然不改昔日年少本性,嘉受教了。”这会儿郭嘉连戏兄这个假惺惺的称呼都不用了,偏偏言语带笑让人挑不出错。

可如果真是不疼不痒的话,那就大大的错了。

戏志才完全理解郭嘉这话的真意,这是郭嘉在嘲笑他没什么长进,还和年少时一样幼稚。

其实戏志才在说完后也觉得自己幼稚,这样的话,确实不该说得,显得他手段低劣,可是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瞧着这两人站在一条线上,他就想挑拨一二。

郭嘉笑说道:“嘉听闻曹州牧苦求贤才,志才为曹州牧最看重的谋士,嘉想,若以志才为质,不知曹州牧能割让几城?或许细想,曹操退兵徐州也未可知?”

戏志才的脸上也肃然起来,郭嘉不愧是郭嘉,一如以往地y险。

郭嘉此举并不是真想拿他bi迫主公退兵徐州,而是在给他和主公之间插上心结,甚至,一个处理不好,会让主公陷入无良才投奔的局面,这可比退出徐州要来得难以承受得多。

试想,郭嘉以大义救夏县百姓为名,带走他戏志才,这天下人还会认为郭嘉是真正的义士。主公若放弃他而继续征战徐州,不但是不义之举,还会落得个不重人才,视人才性命于无物的名声,但凡天下才智之士,哪怕都追求士为知己者死,可面对这样的先例,无疑都会有所考量。就是他自己,便算明白主公的决定,能说他日后不会有隔阂?

哪怕主公真的愿意为他戏志才放弃攻打徐州,为主公赢得重视人才的名声,但到底失去了徐州,日后无数贤才得奔,主公每次看到他戏志才……时间久了,也难保不会想到他当初进退两难的境地,更何况,主公虽然是借为父报仇而侵略徐州,也不能否认主公是有真正的报仇之念,最后为了他生生终止了大好的报仇局势,总有一天会对戏志才产生隔阂。

无论是什么结果,对戏志才和主公,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