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原来他姓杨,名叫杨浩,正是附近一带人士。

作为一名金丹前期,杨浩如今是二百余岁的年纪。与他同境界的人相比,这个岁数自然也算年轻。但面对两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他却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长辈”了。

然而,虽有年纪上的差别,杨浩在闻渊、慕笙面前却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本着“与两个小辈交好,就是和他们背后之人打好关系“的宗旨,他把青年们的种种疑问都解释得十分细致。

——至于他明明刚和两个青年见面,如何就认定他们身后还有旁人……废话,谁家没有背景的年轻人能用天云锦来做衣服?一做还是两身,连靴子上外包的那层布都没漏下。

“青州的拍卖会,说来也是他们的一个传统。三年就要办一次,里头又有‘大年’与‘小年’的区别。

“若是‘小年’,会上的拍品便颇是寻常,多是金丹修士能用上的法器丹药。零星才有些适合元婴修士的,品质也不会很高。再往上,却是一律不会出现了。就算卖家提前把东西拿过去,也会被拍卖行的劝着过些时候再卖。否则,人人都知道当年是‘小年’,来的买家便也都是些寻常散修。真有好东西出来,于他们来说是捡漏。对卖家来说,却是吃亏。”

原来还有这种讲究。

两个青年对视一眼,闻渊:“照这么说,今年便是‘大年’了?”

杨浩笑道:“正是。九次‘小年’过去,才能有一次‘大年’呢。为这个,不光是我们江源郡,就连临近一些郡里的势力都提前到了青州——小友既这么说起,想来已经知道些会上的拍品?”

两个青年点头,慕笙:“元婴丹,对否?”

杨浩道:“是,区区元婴丹,与压轴之物还差得远。这次有的,据说是连化神老祖都要亲问究竟的好东西。”

两个青年看他。

杨浩笑了:“若说更具体的,我却是不知道了。”话锋一转,“压轴的东西好了,其他东西自然也不能坏。因这个,每到‘大年’,会上的拍品基本都是拍卖行掌柜在过往三十年里好生攒下,或是近两年去往各个势力‘请’到的。

“这些东西占了足足八成,余下两成,才是修士们前去寄拍之物。要是往年,只要东西不错,拍卖行也就把东西收了,后面再按说好的分账。若是流拍,他们连钱都不会收,只当是与修士们结个善缘。

“今年不同,无论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卖到了几多灵石,寄卖者都要先交至少五百中品灵石的押金。往后分账照旧,押金却不退。”

“不退?”两个青年皱眉。

“正是呢。”杨浩说,“这等苛刻条件,原先也是为了让人知难而退,不要让档次不够的东西污了‘大年’的名头。不过,也有人愿意交钱。到了拍卖会上,气氛上来了,叫卖的人又能言善道,真把东西价格拉高五百块中品灵石,也不是什么罕见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