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2909 字 4个月前

宗政如玉看着谢恒似笑非笑的表情,不知为何一阵脊背发凉,隐隐觉得接下来这几年怕是会不太好过。

被选入宫中作为继位者培养的世家子还有两位,谢恒又跟宣景商量再挑进来几位。

经过一年时间的观察和各种明里暗里的考核,最终确定选了临王的嫡长子继承皇位。

临王,宣临,是宣景同父异母的兄弟,母妃是魏太妃,当年在王府时的魏侧妃,曾被宣景的母亲李如诗当做眼中钉肉中刺的女人。

魏侧妃是个性子淡漠的人,本就不喜欢争宠,但因为李如诗总给她找麻烦,所以她也很厌恶李如诗,以前在王府时候就总找机会刺激李如诗,特别是后来宣景日渐得势,魏侧妃就没少故意在李如诗面前念叨,说宣景如何如何的出色,说李如诗有眼无珠,当成宝的儿子江河日下,弃如草的儿子却如日中天!

而宣临受母亲性子的影响,也不爱争权夺利,在王府的时候就没肖想过世子之位,成为皇子后更是本本分分。

只是宣临也不是安静的性子,他从小最敬佩的人就是宣景这个三哥,也想着有朝一日能像三哥一样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好在他也算有点本事,武功练得不错,现在贵为王爷,在朝中也有官职在身,是有实权在手的武职。

他的嫡长子也被选入宫中,不过是第二批选进去的,第一次挑选时他带着孩子去观摩他练兵了。

宣临的嫡长子单名一个昭字,是宣临为了表示对曾身为昭武将军的宣景的敬仰之情而起的名字,自然也有寓意未来光明之意。

七岁的宣昭已经是个小大人,而且常年跟父亲生活在军中,宣临又专门请了高手教他武功,故而在这般年纪武功上已经小有所成。

更有意思的是宣昭长得更像宣景不说,也跟自己的父亲一样,视宣景这位三伯父为英雄,崇拜不已。得知自己有机会进宫接受三伯父教导,小家伙高兴得都要找不着北了。

宣临更是骄傲,觉得自己的孩子能被三哥看重,那也是三哥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父子俩都乐呵呵的,可把还沉浸在要跟儿子分离的愁绪中的临王妃给气得不轻,原本临王妃还很是不舍,被这父子俩一闹顿时就没那么难受了,又吩咐厨房去给她做好吃的,她肚子里这个又饿了!

谢恒也相当喜欢小宣昭,还求得了外祖父亲自教小宣昭治国之道。

在治国的本领上,阮同辅才是真正的名家,谢恒自觉自己的那点本事都是“旁门左道”,帝王之术还是要进行正统的学习才行。

等过两年宣昭的底子扎实了,他再将自己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教给宣昭就刚刚好。

宣景也教宣昭帝王之术和为君之道,同时还教宣昭武功,毫不保留地将自己一身功夫尽数传授,还包括独创的内功心法。

对于宣昭的教导,宣景和谢恒都极尽心力。

在宫中住了两年,宣昭的成长很惊人,甚至可以说大大超过了两人的预期。

本来以为要至少七八年才能培养出以为合格的少年帝王,现在看来时间完全可以缩短一半。

不过谢恒和宣景都不着急,把能教的都教了,还可以再多看两年。

而且这些年两人在宣昭身上的确花费了很多心思,几乎都将宣昭当做自己的孩子,看着宣昭长大成人,也有为人父的骄傲和心酸,想到这一离开便再见无期,多少都是舍不得的。

至于宗政如玉,早早就被谢恒打发到了鲜卑去。

实在是宗政如玉这个旧社会保皇党让谢恒看着太不顺眼,这货总喜欢在他和宣景亲热的时候打岔,而且对他的敌意一天比一天深,眼看宣景都要暴躁了,谢恒也不能真让宣景把宗政如玉给嘎了,就干脆将宗政如玉打发到了距离皇城最远的鲜卑,也算是发挥宗政如玉的余热。

反正鲜卑要被纳入大瑾,要做的改变一大堆,大小事务堆积如山,宗政如玉虽然是修者,不过既然在玄天帝国就是当官的,想来对朝政之事也有了解,让他去驻扎鲜卑很合适,而且最好在他们要去修真界前就不要回来了,眼不见心不烦。

第七百五十五章 临别在即

一晃七年。

宣昭已经十四岁,开始协助宣景处理朝政。

都说时光如刀,别说七年,就是三四年的光阴也能在大多数人身上留下明显痕迹。

可宣景和谢恒的容貌却几乎没有丝毫变化,除了气质上更显成熟之外,外表仍然和七年前一样,仿佛时间并没有作用在他们本身。

谢恒也很奇怪,他虽然是修者,但现在连筑基都没有,怎么可能驻颜?

对此无为也不是很清楚,只猜测大概跟宣景的气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