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3492 字 4个月前

第四百一十一章 富贵闲人

谢恒依旧能感觉到宣景情绪的低迷,不行,得说点什么转移将军的注意力。

“将军对我来自未来的事接受得可真快,比我想象的快多了。”这话也是出自谢恒真心,从前他一直不愿意跟宣景说出实情,不是因为不信任宣景,而是觉得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自己的精力对于一个古人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宣景下巴垫在谢恒肩上:“大概是从一开始与你接触,我便已是将你和从前的谢家四公子分开来看。”

谢恒心下高兴,是啊,将军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自己,他看到的就是完整的自己,没有别人。

当天晚上,阮展鸿到达大夏皇宫。

虽然知道自己那外甥一早就过来了,但是看到站在宣景身边咧嘴嘴笑的跟个傻子一样的外甥,阮展鸿还是觉得很无奈。

这傻小子怎么就怎么喜欢景王呢!不过还好,如今景王已经天下在手,但看起来对待自己外甥的态度还是和从前一样。如果他们看错的话外甥身上的那件薄披风就是景王的,应该当初出征前夕先皇所赐,能轻易将这御赐之物送给外甥,可见外甥在景王心中的分量。

阮展鸿手拿传位诏书,“景亲王,接旨。”

宣景单膝跪下,身后一众将士也刷刷跟着跪下来。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激动的潮红!

他们跟随王爷多年,从前也是看着王爷作为最不受宠的皇子,举步维艰,明明是天潢贵胄,却自小在边境受苦,与他们同吃同住,同上阵杀敌,受的伤流的血不比任何人少。就算每年过年回京,也从来不得看重,哪怕立下再大的功劳,也得不到应有的赏赐。

到如今,经历那么多起起伏伏,王爷终于荣登大宝!那个位置,本来就该是王爷的,除了景亲王,任何人都不配坐在那里,不配让景亲王俯首称臣!

文绉绉的传位诏书,好些词语是众将士们都听不懂的,但仍然不妨碍他们觉得很厉害,不影响他们激动万分!他们只觉得从阮大人口中念出来的每一个字都那么好听,每一句话都是对他们一生浴血沙场最大的赏赐!王爷成为新帝,武将的地位便一定会提高,将士们也能彻底摆脱过去不尴不尬的位置,如今天下一统,短时间内再无战事,他们也能好好修养生息。将来若是陛下还有用得上他们的地方,他们义不容辞,而曾作为他们之中一份子的陛下,也一定不会再让他们面临前有强敌后面供给不济的窘境。

在庄严肃穆的声音下,每一个将士都在内心暗暗发誓,对景亲王,他们必将一生奉他为主,助他开疆!

在阮展鸿到来的第三日,宣景便打算回京。

这边已经没有什么事儿是必须他亲力亲为的,倒是朝廷那边大臣们都盼着他早日回去,选个黄道吉日好进行登基大典。

这一次的登基大典可不同于大瑾之前的任何一次,这是三国一统后的第一个登基大典,也是宣景成为天下之主的正式开端。故而在形式上定然要空前盛大。而且原本三国周边的大小部落这一次也会前来参加登基大典,算得上万朝来贺,这种情况也没有先例,须得好好规划,可不能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出乱子。

回京之后,朝臣们自然是忙着在准新君面前刷好感,而谢恒则迎来一段难得放松的日子,他知道将军每日都忙得很,登基大典的太多事需要将军亲自过目,还有就是武德帝崩逝后至今积压如山的朝政也需要尽快处理,再加上要应付那么多朝臣,肯定**乏术,所以他便很少进宫,只想着让将军能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而这番作为看在朝臣们眼中就不是很能理解了。

本来这谢大佞臣跟景王就不太对付,虽说当初在对待大夏的态度上二人是难得统一战线了一回,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比起过去两人的针锋相对,这么一次的意见相同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景王殿下很快就要登基为帝,谢大佞臣怎么也不说过来刷刷好感,在未来新帝面前奉承一番,难道就真不怕将来新帝登基不给他好果子吃?

想起当初先皇刚登基时也是这般,朝臣们都过来拼命讨好先皇,唯有谢大佞臣整日缩在家中,甚至还请了假不来上朝,在别人忙着于新帝面前立下好印象时,他倒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当时也有不少人等和看谢恒的笑话,想着一朝天子一朝臣,谢恒得惠承帝看重,就一定会被武德帝排除到权利中心之外。

可结果却是让所有人都打了脸,谢大佞臣没有过去讨好新帝,可最后还是简在帝心,得了不一般的看重。

不过这次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当初武德帝怎么说也是跟谢恒没有直接过节,谢恒这人性子不讨喜,但能力确实没话说,武德帝爱才,在没有大的矛盾前提下会看重谢恒也就理所应当。

可新帝就不一样了,两人的过节是摆在明面上的,哪怕景王殿下为人再如何宽厚,公私分明,但应该也不会主动提拔谢恒,谢恒又不肯在新帝面前服软,只怕早晚要被放逐到权力中枢之外。

于是从前想要讨好谢恒的一些朝臣也歇了心思,本来隔三差五的可能会有一些朝臣来谢家拜访谢恒,但现在却几乎瞧不见,谢家门可罗雀,就是以前跟谢斌交好的一些朝臣也有避讳的意思,生怕被牵连。

谢斌对此很是气愤,亏他之前还确实与其中一些人交好,没想到竟都是捧高踩低之辈。

只是气归气,再怎么生气谢斌也不会在谢恒面前表露出来,就怕让谢恒不高兴。

这一日,午后悠闲,谢恒让石竹在枝叶繁茂的葡萄架下支了一张太师椅,下面做了弧形支撑,躺坐在上面摇摇晃晃的,十分惬意。

谢恒穿着一身青提色的绸缎长衫,料子比较薄,在这种天气穿最是凉快。身下竹编的太师椅也是凉凉的,很舒服。

谢恒的脸上盖着一本书,挡住了从葡萄架枝叶缝隙中偷偷溜出来的点点光影,让谢恒睡得更加踏实,偶有一阵清风趟过,吹动那垂下来的一角衣衫。

谢斌过来时瞧见的就是这样一副悠闲景象,本来有些浮躁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

怕扰了谢恒清梦,谢斌也没开口叫人,就在边上另一张太师椅上坐下来,拿过石桌上放着的一本杂记看着。那是一本风土志,记载了许多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很有意思,谢斌看着看着,就觉得自己来之前的满心怒火都消散了不少,再来一杯西湖龙井,就连最后那点愤怒的小火苗都刺啦一声被浇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