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3473 字 4个月前

而且这万阳王从长相到气度也都没让谢恒失望,如他一开始所想,煦烈长得还可以,这万阳王的相貌也不差。只是兄弟俩风格迥异。

煦烈笑谈言语间像个书香门第出身的矜贵公子,文质彬彬,谦逊儒雅。

而万阳王煦炎却像个大马金刀的将门之后,大概是早前游历江湖之故,身上还有一股有别于帝王之家的洒脱超然。

谢恒大概明白万阳跟大瑾建交的重要性了,煦炎和煦烈两兄弟,有手段有能力,争得了皇位镇得住朝臣,但偏偏似乎都不热衷于皇权,眼里没有对权势的渴望,一个像富贵散人,一个像江湖游侠。比起日日殚精竭虑对外敌严防死守,还有随时爆发战事的可能,选择与强国建交自然更加省心。

双方一见面自然是一堆官方式的交谈,待场面话都说得差不多了,谢恒才笑着说:“有劳王上亲自出宫迎接。”

煦炎爽朗一笑,“孤王知晓你们大瑾朝迎亲送嫁的习俗,这新娘子若是得夫家爱重,新郎官便会亲自迎亲。不然就是直接在堂上等着喜婆牵着新娘子进来直接拜堂。孤王不能轻易离开,无法亲自到大瑾去接公主,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在这里等着,以展现我对公主的重视。”

最后一句话煦炎说的是“我”而不是“孤王”,光是这称谓上能这般变动就很了不得了,更别说他竟然会效仿大瑾迎亲的习俗。

大瑾虽说有这样的习俗,但一年到头成婚的人家中也未必有一家的夫君愿意主动到女子娘家亲自迎娶,哪怕是那些女子低嫁的也少有能遇到这样诚心诚意的男子。

大多数男人觉得主动去迎娶妻子是挺丢脸的事,是夫纲不振,所以哪怕是婚前有些情谊的,成亲这日也都还是在喜堂等着。

更别说有些爱挑事的婆母,更是恨不得新妇一进家门就开始立规矩磋磨,哪里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去主动迎亲,平白低了一头似的。

煦炎能做到这份上,谢恒还真有几分动容。

也该叫那些自命不凡随随便便就觉得“夫纲不振”的男人都看看,人万阳王家里还有王位继承都没你们这么势儿大,都还亲自来迎娶自己的媳妇,真活该人家为一族之王还没有糟心的兄弟闹事!

坐在大红装饰的马车里的宣宁公主也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实际上那日煦烈跟谢恒聊说他们应该很早就见过时候,她心中确实十分惊讶,没想到自己跟万阳王还有这样的“缘分”。心下本来对这场和亲有些迷茫和害怕,可瞧见煦炎都亲自来接她,还上来就为她立威,这心就稍微放下了些。

进宫之后,原本谢恒以为会直接开始各种仪式典礼,却没想到万阳王竟然安排他们休息,说所有的仪式典礼都等明天再开始。

跟在万阳王身后的朝臣们都忍不住捂脸,王上又开始任性了!

这和亲的流程规矩一般就是送亲队伍一到,就直接开始典礼,按照早前万阳王说的,大瑾公主过来就是给他做妻子做王妃的,这典礼就更不能含糊,大清早送亲的队伍进宫,典礼就顺势开始,从早上到傍晚也就将将走完所有流程。

然而万阳王一挥手,直接让和亲使团休息,他这一开口,后面跟着大臣们就是有微词的也不敢张嘴了,老老实实听从王上的安排。

谢恒是打心眼儿里满意,他这一路过来身子骨早就散架了,休息也没休息好,为了赶在吉时进宫,和亲队伍后半夜就从临时落脚的地方出发了,直到天蒙蒙亮入皇城。要是今儿个再直接举办典礼,谢恒觉得自己一把骨头都得交代在这,先休息一天的安排实在太人性化。

如此倒是也能看出来煦炎确实如煦烈所说那般对宣宁极为重视,才会连老规矩都不顾做出这违背祖宗的决定。

只是虽说典礼推到明天举行,但今晚还是要设宴为送亲使团接风,但安宁公主出于礼数不能参加,自己安安静静待在精心收拾过的房中,只得等明日典礼结束之后才能光明正大地现身人前。

晚上的接风宴,谢恒作为送亲使臣算是主角,万阳那边除了万阳王和煦烈王子,参加的重臣也不在少数。

万阳的规矩没有大瑾那么多,宴会上就算王上尚未离席,朝臣也可以相互走动随意交流,不必非在自己的座位上拘束着。

作为接风宴的中心人物,围在谢恒身边的朝臣可不少,而且还有那消息灵通的,老早知道大瑾派来的和亲使臣是何人,使了手段提前调查了有关谢恒的情况,知道眼前这位谢大人看着年轻,可那一身的本事却是能将不少大瑾重臣按在地上摩擦。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谢恒能历经两朝依旧混得风生水起,那自然不是简单人物,也就都收起因为年岁而略微轻慢的态度,一个个笑得慈眉善目,相谈甚欢。

谢恒看似好说话,前来敬酒的无有不应,但都是以茶代酒,狡猾地说自己对酒过敏,喝了就浑身起红疹,醉酒的话还有性命之忧。这么一说哪里还有人敢劝着他喝酒?大瑾的使臣要是在万阳喝酒喝死了就完了。唯有煦烈在边上一脸微笑地看着谢恒面不改色地胡编乱造,却也没有拆穿。

第三百五十三章 吃醋

推杯换盏间,谢恒靠着数杯茶水和令煦炎都瞠目结舌的超强社交能力就将万阳朝中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虽说这任何一个朝堂都没有完全平静的,再怎么一团和气也是静水流深,不过整体比较而言,这万阳的朝堂气氛倒是比大瑾干净清朗的多。

更让谢恒觉得有意思的是似乎万阳的朝臣们很喜欢八卦,还八卦的明目张胆,就算是在宴会这种场合,好些人说话那也是直接得不行。那些家长里短的阴私事儿别人都是藏着掖着,看热闹面上也得收敛三分。万阳的朝臣倒是好,明明白白地就议论上了,一点都不知道背着人。

“听说李善的孙子要成亲了,怎么也没发请帖宴请同僚,咱们也好去恭喜一番!”

“可不是得好好恭喜,找个孙媳妇不仅门不当户不对,连肚子里的孩子都是现成的,揣着个蛋就要进李家的门!给李家省了大事!”

“哎呦,那这事可得谨慎着点,现成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捡的,肚皮又不会说话,谁知道经手人是哪个?”

“那可不!难怪这样的喜事李家都没声张,嫡亲孙子的婚事这么悄没声地就办了,赶情是有这么多弯弯绕在里面。”

“儿子死于马上风,孙子腿脚不便利又是个银样枪头,大夫都明说了提枪十次难立一回,别说这准孙媳妇只是一场露水姻缘还名声不好水性杨花,就是被和奸夫捉奸在床,只要怀上了就得先圈起来,谁让李家九代单传呢!只要日后孩子生下来肚脐下面有三两肉,除非日后再来一个重孙子,否则李家都得当眼珠子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