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明君的第一佞臣 杰歌 3357 字 4个月前

“臣妾不是故意的!”李贵妃哭着为自己辩解,“难道在陛下心中臣妾就是这样不识大体的人吗?是她,是她故意激怒臣妾!”

武德帝丝毫不相信李贵妃的话。“宁儿惦记你这个母妃,日日都来请安,便是你最疼爱的老二都没做到这个份上,这些朕都看在眼里!你之前不愿意见宁儿,宁儿都未曾怪过你。现在你打她不够,还要污蔑她,宁儿这般乖巧,怎么可能故意激怒你?这么做对她有何好处?”

是啊!有何好处?

李贵妃想着,忽然想到之前宣宁说她是绊脚石阻碍宣景的事,便立即说道:“都是为了宣景那个孽障!他们兄妹感情好,这个逆女就是为了宣景才要污蔑臣妾!陛下您可不能被这个逆女蒙蔽!”

武德帝摇摇头,神色越发不耐,“真是越说越离谱,你到底是老三的母亲,算计了你对老三有什么好处?再者宁儿这孩子朕是知道的,定然不会如此。你是宁儿和老三的母亲,但你心里眼里就只有老二,苛待老三不顾宁儿,你有什么资格做他们的母妃?如今更是不念母女之情、枉顾朝廷大事对宁儿下此狠手,如此恶劣行径实在配不上贵妃之位!”

李贵妃怔怔地看着武德帝:“陛、陛下……”

“高满,拟旨,李贵妃为母不慈,德行欠佳,干涉朝政,斥降为贵人,迁居婉烟馆。”

李贵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是贵妃,是在王府时就跟着武德帝且有侧妃之尊,现如今竟然被贬为贵人,屈居阮贵妃和魏妃之下!差的还不是一星半点!

贵人!由贵妃直接降为贵人!她这是开了大瑾后宫的先例了!

李贵妃久久不能反应过来,打心眼里不能接受。

然而不管李贵妃心里如何难以接受,这降品的圣旨是都要下了。

一下降为贵人,月例少了不说,各种权益也都少了,比如不是什么时候想让子女过来请安都可以,公主还好说,在外建府的儿子却是没那么方便。每个月只有固定的两天可以召儿子进宫来看。同时也没有了随时都能去见武德帝的权利,大多数时候得等候武德帝翻牌子,实在有事要求见就得走很繁琐的流程。待遇也远不是从前可比,从独居一宫到栖身偏殿,身边伺候的人都被砍掉了一大半。

李如诗惶惶不可终日,再也没有空闲和方便能找宣景的麻烦。

谢恒听到这事时就知道这便是宣宁送给宣景的临别礼物,让李贵妃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干涉将军。

虽然李如诗是将军和公主的生母,但她的所作所为早已不配为两人的母亲。宣宁的性子就是外柔内刚,在她心中真正得她认可的就只有宣景这个兄长,“母妃”于她而言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称谓罢了,与“张三”、“李四”没什么分别。

一个月后,万阳的迎亲使团终于入京。

迎亲使团和煦烈王子带领的使团直接合并。

万阳的迎亲队伍在进城到进宫,场面十分盛大,光是那长街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聘礼队伍都叫人叹为观止。

万阳王拿出了绝对的诚意,武德帝高兴,在安宁公主的嫁妆上也是丝毫不含糊。

双方洽谈也十分顺利,宣宁以公主之尊嫁入万阳,得王妃之位,绝不动摇。

大瑾和万阳就此建交,双方开始进行文化和习俗的交流与相互渗透,待建交满一年之后,万阳便正式归顺大瑾。这一年算是给双方的适应时间,当然主要是让万阳适应归顺大瑾后的情况。

公主要远嫁万阳,大瑾这边当然也要安排送亲使团。

朝廷上正在为安排何人送亲而争论不休,宣宁却自己跟武德帝说想要谢恒做和亲使臣。

宣阳跟武德帝说的是,谢恒当年科举,一朝殿试、钦点探花。谢恒进宫谢恩之时,她也曾意外见到身着红袍、帽插宫花少年意气的探花郎。那时候她便想着,若是这面如冠玉的探花郎就是自己的未来夫君该有多好。然而那终究只是年少的一场梦,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现实面前不值一提,她作为大瑾的公主,婚姻大事从来优先考虑的都是国之利益。

既然那意气风发的探花郎不能成为她的夫君,就做她的和亲使臣吧!亲自送她出嫁,打马前行在她的大红马车之前,领着身穿大红嫁衣的她步入万阳宫殿。也算从另外一个角度圆了她曾经镜花水月的念想。

武德帝听着女儿笑着跟他说这些,早已心酸不已,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得知定下谢恒为和亲使臣之后,宣旭气得掀翻了桌子。

李如诗被吓得惊叫一声,“旭儿,你这是做什么!”

宣旭咬牙切齿:“我安排了那么多人去争取和亲使臣一职,父皇却偏偏安排谢恒去,这是要故意跟我过不去吗?”

李如诗一边擦着被茶水溅到的手一边说:“这种事情你父皇自然有他的考量。你是他最喜欢的儿子,他怎么会不向着你?定然是你父皇觉得谢恒更为合适。”

宣旭:“做和亲使臣有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又不是两国交战要去谈判,就是领着和亲队伍到万阳罢了,把宣宁送过去就算完事,还要怎么合适?未来万阳就是大瑾的附属,若我的人能出使万阳,便有机会跟万阳王提前交好,来日万阳王就能成为我登基称帝的助力!归属大瑾后的万阳王就相当于一方封疆大吏,这是多大的支持!眼下却让谢恒截胡!”

当初他安排李春生设计荣启时也是,本是想着借打击荣启来打击宣景,却没想到荣启的那个小厮竟然临阵变卦,叫来了谢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