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页

这样想着,颜玉容看向罗学姐背影的眼神更加崇拜,但又想到现在还不是完全放松的时候。】

罗诗琴的眼睛刚扫完这句话,就感受到一股劲风朝着她袭来——

【看着尚岳动作利落地朝着罗学姐的脑袋挥剑,颜玉容万分惊恐,她差点想上前扑过去!】

上面!

文字比危机快一步警示罗诗琴,她立即矮身,躲过杀气十足的长剑。滑步半转身,伸缩力度极好的雨伞再度撞在尚开烬的后腰,力气大得让他感到震惊。

这是他第一次在对战中失手,更别说对方还只是一个年纪不大的普通人。

【……但好在学姐迅速躲开,不仅如此,她甚至还看见罗学姐动作流畅地还了对方一击!】

眼前的屏幕迅速记录了刚刚,在颜玉容视角上所看见的事情,并且还贴心地写全了这场对战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罗诗琴看着对面的尚开烬,眼眸中暗潮翻涌。

虽说她的确学过一些武术皮毛,但绝对比不上体术顶绝的尚开烬。

不过在颜玉容的视角里,‘罗学姐’与尚开烬对战时不落下风,这显然和这些‘人生书’有关。

她先前猜想得没错。

他人的人生书中,对自己会有动作、语言、细节等多处描写,但绝对不会出现的就是她罗诗琴的心理描写。

没有心理描写的角色,读者只能通过作者对角色的上述描写来猜想角色的性格、能力。

注意,是‘猜想’。

举个常见的例子。

文学活动的四要素[1]应该了解吧?‘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之间彼此联系。

因为‘世界’影响‘作者’的感受,因此‘作者’动笔创作出‘作品’来,写出的‘作品’供给‘读者’进行阅读,而‘读者’阅读时,会以自身的世界来对‘作品’进行评阅,甚至有的‘读者’会成为‘作者’,对‘作者’、‘世界’进行反馈。

这四要素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读者对作品的看法取决于自身的世界观。

如果颜玉容认为‘罗学姐’这个角色很靠谱,那么,通过她的视角进行阅读的读者,也会猜想‘罗学姐’是个靠谱的角色。

而这种‘猜想’,不管作者为‘罗学姐’打造了怎样的角色设定,在当‘罗学姐’还是毫无信息点的神秘角色时,读者看到‘罗学姐’就会想:

啊,这好像是一个很靠谱的角色。

读者的阅读感受会反馈给作者,作者在写作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参考读者的阅读感受。

换而言之,就算作者先前设定的‘罗学姐’是个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废物,在读者带来的火热流量面前,作者也会对此角色的设定进行修改。

至于这里面谁是‘作者’,谁是‘读者’……

罗诗琴只有一个隐约猜测。

但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