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页

吏部自然是再三考量,可折子往上一递,就遭到了刑部侍郎乃至姜承德与沈殿臣的反对。

无非是说宋子安虽在扬州府为官数年,从无差错,对朝廷对天子皆是忠心耿耿,又出身名门,若要补缺,原无不可。

然宋子安从前不过京中一纨绔,更不是干刑名出身的人,如何能提调掌管刑部事务。

诸如此类的话,在朝中吵吵闹闹了三四天光景,却无人怀疑此事乃是宋昭阳一手安排——原因无他,那吏部司郎中早年间本是刘寄之的人,五年前不知是何缘故与刘家断了往来。

而考功司郎中出身本金贵,同他赵家沾着亲带着故,一向自视高人一等。

平日里于部中当差,也从未见有亲近宋昭阳之行迹,早前赵盈屡屡被朝臣弹劾,更未见他二人上折为赵盈说过一句好话。

何况国公府和宋昭阳的尚书府,就算不是势同水火,也历来不大走动,更遑论亲近。

国公府深以为宋贵嫔是专宠魅君的祸国妖妃,宋昭阳却把他宝贝妹妹放在心尖上疼,当年宋家人阻拦天子追封那会儿,说的话实在是诛心之论,惹得宋昭阳这种一贯小心谨慎又好脾气的人差点儿没在散朝后,于太极殿前跟他们家动起手来。

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可朝廷里这些人是不会忘。

是以说吏部奏请调任宋子安回京,顶刑部尚书这个缺,谁也不会往宋昭阳身上想。

虽然这二人上折之前,势必要经过他。

众人也不过认为,那些私人恩怨,宋昭阳无意扯到朝廷官员调动上来罢了。

“父亲说现如今僵持住,皇上也没有立时要松口的意思,金殿上争执不休吵了三四天,皇上什么表示都没有,就听着底下人吵个不停,估摸着也不是十分中意宋子安出任这个尚书。”

宋怀雍面色凝重,连连叹气,一句话说下来,长吁短叹得有七八回:“父亲和国公府不大和睦,是不好到皇上面前去进言的。

朝中其余的人,能帮忙的没这个分量,有这个分量的,又极力反对宋子安入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