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凛冬已至 八月灯火 838 字 5个月前

霍思琴润了润嗓子,接着又道:“那个时候她的笔名还不叫‘招惹大鱼’,她用‘恶意’这个笔名写下两本言情校园小说之后红了一段时间,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要换笔名,重新签了合同之后才开始写悬疑小说,自那开始,‘招惹大鱼’才算是真正走进读者的视线。”

“我听你意思,你对她的小说并不是很感兴趣?”顾城道。

“是讨厌,”霍思琴不加掩饰地看着顾城,一字一句说,“作为编辑,就算当时的网络小说千篇一律,但我们还是对有抄袭融梗嫌疑的小说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假如我手上的作者抄袭了别人的小说,我会后悔签了这个人。”

顾城打断道:“王亚婷用‘招惹大鱼’的笔名写下第一本刑侦悬疑题材小说的时候你还是个高中生。”

“我高中就看过王亚婷的作品,那时候我只是一个读者,但我看的书多,知道她作品里有一些地方抄了别人的创意,”霍思琴说,“后来我考上心仪大学的中文专业,大学毕业之后去各家出版社和文学网站背后的公司面试,阴差阳错拿到了天间文学网站的offer。”

“然后你就真正接触了王亚婷?”顾城问。

“我一开始只是个小编辑,不过那时候编辑组的工作人员不多,只有四个编辑,加上我算五个,当时王亚婷还在坚持写书,她的日更新量也的确是网站里最大的,又因为她私下花钱找了别人来给她校对,所以质量还算看得过去,”霍思琴冷笑一声,“网站想培养她,把所有的资源都优先推给她,其实有一些作者写得比她更好,但永远得不到曝光的机会。”

王亚婷最开始对接的责编并不是霍思琴,不过编辑们明里暗里也会较劲,都想把最好的资源给自己负责的作者。

霍思琴说自己手上的几个作者无论是文笔还是叙事都比王亚婷好了不知道多少,但运营就是看都不愿意看那几个新人一眼,公司也一致认为要优先“捧红”王亚婷,这让霍思琴觉得自己当编辑的初心似乎被玷污了——她一直以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要认真发掘更好的故事和更好的作者,而不是被卷进资本的名利场里,把那些毫无社会价值的作品推到大众眼前。

“我当时签了一个作者,那个时候网站签约没有年龄和门槛的限制,我在贴吧里物色作者的时候偶然看到一篇沉下去的帖子,是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写的,故事不长,但看得出天赋很高,该怎么说呢,那个作者的文笔真的是你看一眼都会觉得自己的心脏在不断跳动,”霍思琴说,“后来我联系上那个高中生,把她签下了,我跟那个高中生聊过一段时间,知道她真的热爱文字、热爱表达,所以我想帮她一起实现梦想。”

“后来呢?”秦晏问。

“其实也怪我当时太年轻,我一直以为我可以帮助我想帮助的人,比如那个一直坚持写文章的孩子,”霍思琴肩膀都了两下,眼眶微微发红,“但是资本永远不会青睐努力的人,在网站和运营的眼里,只有快节奏又无脑的爽剧情节才有卖点和市场,这就导致很多写正经文学的作者没有曝光的机会,其实单就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会有人用文字的刀逼死另一个人!”

第26章

顾城和秦晏对视一眼。

霍思琴或许是有点激动了,没有表达明白。

秦晏轻轻皱一下眉,温和道:“你慢慢说,这件事情跟王亚婷有什么关系?”

“我签下的那个作者笔名叫念青,但她的真实姓名我不记得了,可能还得再回去翻翻合同,”霍思琴顿一下,叹一口气,淡淡地说,“那是我入职天间文学网站签下来的第一个作者,所以我可能有点惋惜吧,那种类似于初恋情结的感觉你们应该懂,毕竟是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工作的开端。”

顾城点点头:“明白。”

霍思琴说:“念青也是悬疑刑侦写手,她的故事大多是都是这样的题材,在满屏都是修仙爽文的时代显得有点傻乎乎的。那时候我还以为她抄了谁的书,不然我不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写出那么专业的文章,可后来跟念青接触得多了,我就明白她不是那种人。”

霍思琴说,念青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她又说,念青在完结了第一本悬疑小说之后拿到了网站二十块钱的奖励,后来王亚婷的悬疑题材在同一时间通过出版社审核便发行了实体书,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王亚婷忽然在网络上指责网站里有人抄袭自己的创意。

原话大约是“拒绝换头,支持原创”。

即便王亚婷没有指名道姓,多事的网友还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去横扫天间文学网站中的悬疑板块,最后把矛头直接对准前不久刚写完第一本悬疑小说的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