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汉初人杰

评论区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汉朝初年的局势是很艰难的,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都差点被送到塞外和亲,那可是大汉的嫡长公主。还有汉武帝的姐姐也被送到了匈奴,这件事算是汉武帝致力于干翻匈奴的导火索。但是汉元帝时已经完全不同……”

“经过武帝开边,孝宣中兴,汉朝的实力达到顶峰,匈奴已经被打残了,汉朝不必屈辱求和,昭君出塞只是汉元帝的民族和睦政策罢了。”

汉高祖高声喝彩:“好!朕的子孙做的好!”

他原本因为白登之围低落的情绪瞬间高涨,恨不得告诉所有人,这是自家后代。

文帝景帝也很高兴,虽然不知武帝宣帝是自己哪一代的子孙,但要开边定然需要很到钱财。他们作为先辈,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攒更多财富,为子孙减轻压力。

汉武帝已经确定了自己的谥号,知道“武帝开边”说的就是他。他疑惑的是“孝宣中兴?有中兴就有衰落,难道自己的子孙后代没有能力守住基业,败坏了朝政,等到后来的宣帝时才有中兴之说吗?”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都不敢参与这个话题。卫青心里咯噔一下,如果不出意外自家外甥就是陛下的继承人,难道是外甥做的不够好……

有时候,知道一鳞半爪的消息反倒让人抓耳挠腮,恨不得天幕立刻开讲汉朝之事。

皇帝们关注的是边关无战事,另一些人的关注点却不一样。

吕雉咬紧了牙关,她的鲁元公主,居然要被送去和亲,那可是她唯一的女儿。看来,她必须加快速度,拉拢沛县老臣,拥有自己的势力。

【回到我们原来的话题上,汉朝建立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总有陈平的身影,至于他的最后一计,则发生在大汉建国二十多年后,在这里我们先卖个关子。】

【陈平活的通透,深谙人心,审时度势,每一次抉择中都能选中最好的一条路,却也因为多次改变政治主张被后人诟病。】

【公元前196年,英布叛乱,刘邦御驾亲征,身受重伤。回到长安不久,又听说燕王卢绾谋反,便派樊哙率军征讨。樊哙本是沛县的屠夫,后跟随刘邦起兵,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身为吕后的妹夫,他们天然就是同盟。但天下安定后,刘邦所代表的皇权与吕后的外戚集团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刘邦忌惮吕后势大,想要临阵换将,斩杀樊哙,执行这项任务的就是陈平。】

【眼看刘邦命不久矣,将来能做主的就是吕后和太子刘盈,陈平自然不想得罪吕后,他没有听命斩杀樊哙,而是将其押回京城,要杀要放,全由刘邦做主。】

天幕短短几句话之间信息量巨大,汉初的君臣都被惊到了,他们看着端坐首位的皇帝与皇后,面面相觑。

萧何在思索该不该答应吕后的拉拢,张良则想着,今天就不该出门,在家里修仙多自在。樊哙迅速低下头,他不能让人看到自己此刻的面色……

刘邦多疑的性格注定了他谁都不会相信,如今也将怀疑的目光看向了陈平。

陈平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臣位卑,且疏不间亲,不敢参与陛下家事。”

皇家太可怕,我想回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