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 炙手

幸臣 灰谷 2510 字 4个月前

谢翊吩咐道:“回去吧,好生盯着,他现在在书坊歇下了吗?那里好久没住人了吧?恐怕东西未必齐备,你们仔细点,明日等他醒了便让他进宫来,别又被旁人给截走了。”

裴东砚和苏槐迅速领会了陛下最后这一句话才是最重要的话,连忙都应了。

第二日果然谢翊上朝回来,就已看到许莼鲜衣粉袍精神抖擞地在等着他用午膳,这才心情大好:“五城兵马司没人去扰你吧?”

许莼道:“不曾……九哥您替我收尾了?”

谢翊冷笑了声:“他们竟然还真画了个画像给京兆府,京兆府尹那边看了只说细细查访,扣着那画像了。”

许莼一听兴致勃勃:“画像呢画像呢?像吗?给我看看。”

谢翊道:“朕命人毁了,留着做什么?自然是画不出你之万一。”

许莼十分遗憾:“也不留着给我看,江都庄氏呢,看来是有人才,就这么撞一眼也能画出画像了。”一边又兴致勃勃从袖中掏出了那“遗折”来递给谢翊:“看我有什么好东西都留着给九哥赏一赏呢。”

谢翊接了过来道:“好好的看这种东西做什么脏了眼睛。”一边说着一边倒是打开了一目十行看了一回,赞道:“倒也算得上好文章,难怪庄之湛一肚子坏水,却也能一套一套道德仁义地说,原来是家学渊源。”

许莼凑了过去笑盈盈指着其中句子给他看:“你看,这是骂我和武英公吧,‘前朝遗孽,竟窃权柄,藩镇跋扈,一手遮天’,这说的是方家吧,哈哈哈哈哈,这‘纨绔幸进,冒滥军功,私通外洋,以公谋私,挟私报复’,这说的是我。‘攘外不足以靖内,富国未必安民,纲纪颠倒,大乱将起’,他们竟然要庄之湛自尽!‘扬清流而惩侥幸,明大义而除佞奸’,庄家百年也就这一个状元,怎么就这么看轻?”

谢翊将那奏折递到一旁给苏槐:“拿去给贺知秋做呈堂罪证。”又对许莼道:“这种东西不必看,都是大义凛然里头一肚子肮脏下流,他们不是看轻,他们这是要用来换千秋荣誉,百年富贵。这样一个少年状元死谏,任谁能想到是被逼死的?就算猜到,若是士林群情慷慨,也不会冒出来说什么。千古以来都是这一套逼迫君上的法子罢了。”

许莼看着谢翊

道:“九哥不怕吗?我看这文章里头,洋洋洒洒十条,说的都是西学之害,说的似乎还挺有道理,连我都有些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真的要给九哥添麻烦,纲常名教千古罪人……”他想到那给他们安上的大名头,虽说一笑而过,到底心中也起了些疑心。

谢翊道:“怕什么?这种为了个人私利,互相攻讦的,多是沽名钓誉、清谈误国之徒,不值一提。他们自己立身不正,记得朕教过你的,不必跟着对方话头去辩驳,直接攻其根本,庄家这样大族,族人林林总总,想要找他们鱼肉乡里的证据还不容易吗?更何况庄之湛也不是傻子,他入朝四年了,若是连死谏对朕没用都看不出来,还真的去死,那也白白当这状元。”

“中西道器之辩、体用之争,应该不会在朕这一朝终结,也许会一直争论下去,朕也不知道朕如今是否是对的,但只知道如今不跟上潮流,落后于世界之林,积弱积贫,那亡国灭种,恐怕就在眼前。兴学、练兵、制器是如今势在必行之事,一日不可缓。这些人安于固陋,不知寰球大势,不必理会。”

他看着许莼道:“文死谏、武死战,直言谏诤之臣,确实难觅,犯颜直谏的大臣,多是冒着帝皇之怒冒死进谏,总是忠义的。朕一直慎杀,警告自己不因言罪人。为人主,心中需要一条界限。”

“但,从帝皇之术来说,真正有用的,只有‘兵谏’。”他看向许莼。

许莼愣了下,总觉得九哥说这句话特别郑重,似乎别有意味,他不由自主避开这个话题:“难得今日见了九哥,咱们不说这些讨厌的人了吧。”他将几上的月季点给他看:“这是弘农学院培育出来的新品种,摘了一篮子献给我,我便借花献佛,带来给九哥了。”

谢翊微微笑了下,似乎看穿了他的逃避,笑道:“这月季有何特别之处?看着颜色确实特别鲜明,花型也很圆。”

许莼仔细介绍:“这是从红毛国那边买回来的种,和我们自己的种嫁接成功了,花特别香,刺特别少,花期长,花盘大又多,一枝花能有数个花骨朵,最关键是,这大概是国外的种,本国的虫害对它们没啥用,特别好栽种。您看看,我已让他们立刻种起来,先送三十盆进来给宫里,给九哥赏人用。”

谢翊:“……”

许莼笑得贼兮兮的:“臣子们接了赏,九哥再说说这是弘农院种出来的新品种,那销路可不就打开了。弘农院可算有了一项有收益的,陛下可要支持,这东西等风行了,能发给各州县命花农试种,这又是一项生计。”

他说了十分自鸣得意:“谁说西学都是祸国殃民呢?这难道不算利国利民的?”他又抱怨道:“如今津海卫人人都能□□米,穿绸布棉衣,这竟也是罪过?非要说我夺人生计?我从前读圣人书,也说圣君之治是百姓吃饱穿暖,如今棉布精米百姓都能吃得起,为何反而算是罪过了。”

显然还对那奏折十分不平,谢翊宽慰地伸手握了握他手腕:“不必介意这些,卿卿无愧于心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