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到任

幸臣 灰谷 2943 字 6个月前

许莼率着属官对着京城方向,望阙行了五

拜二叩首礼,礼毕后又引着中堂公座主位上坐下,市舶司属官前来,按着官阶职务由低到高,一一拜见。()

先是八名衙役,由班头刘贵领着上前,行两拜礼,许莼坐着受了礼。

?想看灰谷写的《幸臣》第1章初会吗?请记住本站域名[

接着是主簿张皓、录事刘素上来拜见,这两人都有四十多岁了,主要负责印章、抄目、公文、簿籍等文书工作,亦是无品级的吏官,都是津海本地士绅出身。许莼仍然坐着,拱手答了礼。

接下来是知事廖士明,二十五岁,从八品,平日主要负责市舶司的往来津港船只征税证明和通商文书、勘合文册等方面的审核;吏目刘斌,从九品,二十八岁,负责市舶司的一应账簿记录往来。

两人都是同进士出身,上来拜见,各自介绍,许莼含笑起身拱手答礼。

之后便是副提举董宪、徐廷杰二人上前行二拜礼,这两人都是从六品,许莼起身离席,躬身答礼,态度十分谦虚。行了礼后又问了董宪、徐廷杰的家乡在哪里,哪一年科举选的官,面容始终温和带笑,举止大方。

待到两边叙礼后,许莼便依着惯例诫勉晓谕职官:“朝廷设市舶司,是为掌海外贸易事宜,兴利致富,充实国库,结好外藩。许某不敏,忝兹重任,今后尚赖众位僚属匡扶襄助。凡有利弊兴革之举,许某等当共竭力为之,鞠躬尽瘁,尽忠职守,上不辜君恩,下不负黎民。”

谕毕,廖知事捧了新官到任文书过来,张主簿捧着官印过来,许莼提了笔在文书上签字,接过官印盖了印。

如此一番面见礼便完成,众人气氛一宽,许莼先道:“今日许某初来乍到,列位同僚辛苦了,某备下了一些见面礼,一会儿烦劳廖知事替我分送一下各位,稍后与我这位姜师爷联系即可。”

他微微侧身,将身后的姜梅介绍给大家道:“这位姜梅姜先生,乃是随许某赴任的师爷,今后一应文书之事,需要传递给我的,只管交由姜先生通传即可。”

姜梅上前落落大方行礼道:“见过诸位大人,但有驱使,只管吩咐姜某。”

董宪笑问:“姜先生听口音似是岭南人士?”

姜梅笑道:“正是番禺人士,仆曾在平南市舶司任过几年书办,略通些贸易之事,得蒙大人提拔随从,今后还多指教。”

董宪与徐廷杰不由自主对视了下,笑着攀谈了几句后,董宪对许莼道:“大人既就任,明日再呈报须知事目及尚未完成的文书,呈报给您签字。如今是否由下官为您导引,走一走参观这市舶司衙门吧?参观后在后衙花园,下官们已设了一席接风宴,为大人接风。”

许莼笑着道:“甚好,劳烦董大人了。”

董宪在前引导着许莼一路介绍一路往后走着:“咱这市舶司衙门,对面街是城隍庙,供的是周昭烈武成王,旁边是城守营都司,还算安全。”

许莼笑道:“那还真得择吉日去城隍庙上上香拜一拜。”

董宪又道:“整座公署共建廨舍七十多间。前边是衙门办公的地方,正厅二间,走过这穿堂,后边还有中堂二间,主

,供属员办理文书、接待来客用。这边是东厢房、西厢房各二间?,供日常库房、厨子、膳房等使用以及官员随从休憩,中间的便是后花园了。”

许莼看一路迤逦而行走到了后花园,沿着路两侧种着些许树木草花,园圃内设着太湖山石和鱼池,高低山石两侧摆着各色盆菊,秋日时节开得正盛,清水池内锦鲤游弋于莲叶侧。微微一笑:“这院子造景清幽秀丽、玲珑剔透,大有江南之风。”

董宪捋着须笑道:“许大人看来于这叠园造景上有些高见。”

许莼摇头笑了:“家父好此道,我略有涉猎罢了。”

说话着一行官员走在后花园里,见中间修着两层高阁。高阁上题着匾额“望洋兴叹”。高阁内已设下了宴席,上边台阁摆了圆桌是为上席,下边摆了数桌,供衙役、吏目及许莼带来的护卫等用餐。

众人引着许莼上了高阁,自高往下望,果然能望见市舶司全貌,董宪比划着给他看:“这边前街那边重檐的,是城隍庙。隔壁是城守营都司,这后头是提举宅、副提举宅、吏目宅。”

董宪笑着道:“还未请教许大人如今下榻哪里,这边提举宅多年空着,未曾有人入住,下官们立刻安排人修整着。”

许莼含笑道:“不着急,家人在城里赁了所宅院暂时落脚着,提举宅这边既然多年未修,想来得好好修整,明日让姜先生带着管家好生看一看如何修整好了,倒不必麻烦董大人了。”

董宪和徐廷杰一听这意思竟是真的还要住,有些诧异,董宪连忙指着给他看,一边笑道:“这提举宅是从前修的,有些浅窄简陋了,您看那边是客厅、中房各二间,耳房八间,这后头便是厨房了,也就二进的小宅子,属下们之前都十分担忧,不知许大人家眷是否住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