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思远

幸臣 灰谷 2058 字 6个月前

谢翊默默无言,将那张素笺递给方子兴看,方子兴一看背上也透了汗:“昨日世子并未说过要离京,可要属下如今去追?"

谢翊淡道:“宣贺知秋进宫,朕有话要问。”

贺知秋匆匆进宫,仓促下拜,谢翊坐在上头拿了枚镇纸,只慢慢道:“前些日子听说你和范牧村、张文贞都去了靖国公府校稿,谢翡也去了。你将那日所说对话都写一遍,朕知道你记性好,这才过了三日,可不要说忘了。"

贺知秋再拜道:“臣不敢。”

一边苏槐早已安排下了几案笔墨,贺知秋跪坐在几后,运笔如飞,从入府起开始回忆记录,果然一句不曾遗漏。但心中却忐忑不安,写完后心中倒有些放了心,因着确实似乎也没有什么犯上之语,今上一向不以文字言语罪人……这,应当是另有他用吧?

谢翊却不曾看他,只命六顺把前日雏凤堂那边送来的排好的书稿一本一本翻开看着。那夜他去竹

枝坊探许莼,第二日许莼果然就命人送了来排好的书稿,他也并未在意,只吩咐放着。此刻

他却一本一本取了出来,然后看到其中的《拒雪堂诗集》,伸手拿了起来,慢慢翻着。

拒雪堂是舅父的书斋,他自幼是舅父亲白启蒙,偶尔出宫会去国舅府,在拒雪堂里习字学书看杂书的时间也不少。

国舅爷范清矩其实性情颇为不羁,他除了经学造诣极深外,十分旁学杂收。拒雪堂里,藏书众多,更有许多御书房里绝对不会出现的,非正统的书。

因此他当时更喜欢出宫去国舅府,一则那是太后唯一对他放松管制的地方,二则国舅为人有趣,在拒雪堂,他会卸下那在宫里一本正经的严肃面具,言语诙谐,不再十分讲究君臣之礼,反倒待他更似亲人小辈一般教导和爱护。

他和范牧村当时就十分喜欢在书架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来看,并且相互推荐。当初李卓吾的著作,他就是在舅父书斋里找到的。

范牧村选先印这本诗集,想来是知道自己知道了也不会反对,那里确实留下了太多他的回忆。

他拿起那本诗集,慢慢翻着,许多诗他都能背诵,有些他甚至还能回忆起舅父写下那首诗时的情景。是大雪压低竹枝,啪啪有声时,是春雨中花落一地红湿,是夏日午后出去钓鱼归来,手里满把莲蓬和一串巴掌不到的小鱼,是秋日收集桂花,给舅母作糕点,范牧村爬上高高的桂树,摇落满地金屑。

并不需要多久,他就翻到了那句“生死方来无系累”,前面清晰地写着“明夷”。他其实已不太记得作过这诗句,这样类似的联句太过寻常。但唯一这一次,舅父特意记录了下来,觉得他们两人稚子只做暮气语,十分奇怪,如今看来,竟是一语成谶。

也不知舅父服下鸩毒时,是否亦是觉得一死方休,再无系累?

他将诗集放下,看苏槐那边已呈了贺知秋写好的记录,他一页一页翻看,前边倒都正常客套话,无非都是文人卖弄才学。待到谢翡来后,便就开始说些朝廷之事。

他目光落在了“岁羽殿”上,心下已明了,许莼特意问了岁羽殿什么意思,但看上下前后叙述并无异常,仿佛只是好奇随口一问,并不惊异。这一问更似印证,不是才发现的样子。而谢翡还要刻意解释一下正合帝讳,范牧村这时候也还显露着幼时情分,标榜着这是他亲自题的匾额。哪怕许莼之前半信半疑的,听到这个恐怕就全然明白了。

那就是在三鼎甲更前一些,许莼就已发现了自己身份,兴许是诗集,

兴许是……他看了眼方子兴,这憨子招待两位表兄,又是在京里,不大会掩饰,被发现身份官职大概也不奇怪。

盛家人个个精明能干,许莼的舅父既是掌家的,能教出三个儿子如此优秀,恐怕也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