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万里扶摇(177)二更

四爷趁着她出门,也应该在工地上,只不知道是在哪一段。

沿路打听了好几次,才说在三十里外。这里正在铺设桥墩,铁路得从沟壑上面过去。

四爷蹲在地上,图纸上压着小石块。边上围着一圈人不知道在讲什么。

齐渭先看见风尘仆仆的尚书大人,对着桐桐笑了笑,这才拍了四爷的肩膀:“金大人,有人找。”

四爷回头,却见桐桐正朝这边来。他就笑,“林大人驾临,有失远迎呐!”

“林大人没有,金夫人有一个。金夫人专程来看望金大人,不欢迎呀?”

周围的人都赶紧见礼,“林大人。”

“你们忙!私人行程,跟其他的无关。”

四爷就说桐桐:“找个地方先坐,等等我。”

好!

桐桐也没去坐,只蹲下来看这铺设的铁路。只这么看,是看不出来差别的。但不妨碍她沿着铁路一路眺望。因着修建铁路要运输石材、木材、铁轨,因而,沿线的官道也都修整过了。夯平,打的很实在!不过是秋里雨多,骑马还罢了,若是短途的带着橡胶轮子的自行车,也不大好走。

正看着呢,四爷过来了,“看马路?”

“嗯!”

两人都没有再说话,只挽着手,沿着修建的铁路一路朝回走。

齐渭回头去看,那两人并肩而行,看向同一个方向。他们想什么,脑子里在琢磨什么,很多人都跟不上。但显见,新明而今的变化,就是此二人推动的。

对着这俩人的背影看了许久,这天晚上,睡下不能安枕。想想此二人的作为,难免想起《礼运大同篇》来。

这两人的作为更像是倾向于孔圣人描述的:天下大同。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没有子女赡养的老人和没有亲眷的幼童,都有慈幼局管。而所有孩童都启蒙,这就意味着不仅有养,还有教。而今,壮劳力各个有所用。

所谓的大同,孔圣人说,钱财扔在地上都没人捡,不会藏私;有力气的就出力,都恨不能把力气全使出来,但这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齐渭觉得,钱财扔在地上没人捡,不藏私,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天,人人都富有的对此不屑一顾,这才有可能。

但是,有力气就全拿出来,尽心尽力,可这却并非只为了自己。这一点却可以宣扬宣扬。

就像是这二人,他们尽心尽力,只为了功成名就吗?

他们的功勋,便是什么也不干,也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了!而今再做,很多是得罪人的。

但他们为什么要做呢?这就是天下大同所描述的:尽心尽力,不独为自己。

于是,他起身,提笔写了一篇文章,如果有思想思潮的话,孔圣的‘大同’为什么不能是一个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