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扶摇(90)二更 万里扶摇(90……

他是真有事,晚上接上小皇帝去看看工地上的情况。

而桐桐呢,正在书房接待柳庄柳院正。这位柳大人最近常来,她现在在皇家书院任院正,原来的院正升了一格,留在书院任监事。

两人谈的就是分科的事,柳庄现在有顾虑,“……数千年,咱们都是仕为尊,这在短期内绝对不会变化。就是再过数百年,官,依旧是贵于他人。若是学了别的,它最难的点在朝廷。朝廷对这些人怎么给定品呢?”

是说将人纳入官员的范畴之内,否则,只怕学生的兴趣不大。

这就需要引导了,“我觉得,您得跟顾玉娘顾大人聊聊,一边呢,叫更多的人知道学其他的有前途,另一边呢,也得叫人知道,学了格物,俸禄没有上线。一如那位老农一般,他的作为是有价值的,那就一定有等量的回报。

您看,做官,俸禄不多,朝廷查的严,升迁困难,真就是入门难;而从格物入手,俸禄多,升迁只与自身的本事有关,与旁的无关。且,真要是格物做的好了,这未必不是入仕的途径,且起点极高。这一定会吸引寒门出身的学生。若是朝廷再给一笔钱,凡是学格物的,食宿全免,甚至每月给半两银子的补贴,再看有没有人学。”

补贴?食宿全免?

“嗯!学的好的,每半年一奖。奖金从十两到百两不止,重赏之下,怎会无人?”

柳庄问桐桐,“赶明儿我去一趟求真馆,跟金大人聊聊。问问他应该从开设哪个学科开始……”

两人聊到很晚,交流的也很愉快。

过了得有十数天吧,柳庄给上面递了折子:请求朝廷拨给百万银两。

折子上详细写了这笔银子的用途。

常青莲一看到折子就扣住了,她不同意。将折子挪到一边,她先去找曹南院谈这个事情,“京城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那各省的官学是不是也要开这个口子。这个一年百万银,那个一年百万银,新明多少个省,这一年就得一千多万两白银只在教育这一项上。

这是额外多出来的!本来,蒙童就是免费的,朝廷补了这么多年了。而今,又从上面再开始补?这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负担,更是给贪污找到了途径和借口。若是真这么着,出了问题,追责下来,谁担?”

曹南院挠头,这笔账没问题,“我保留意见!可以奖励,但是数额太大了。”

常青莲起身,又去找陆玄。陆玄就问说,“军事学堂一直就是朝廷管食宿,朝廷给发部分补贴。但他们是要上战场,要拼命的。这怎么能一个待遇呢?”

“是啊!”常青莲点头,“所以,我认为不妥当。”

当然不妥当!

最后,常青莲去找金镇北,直接问说,“求真馆重金给赏,这就罢了!如果每个衙门都效仿,这是谁的过错?”

金镇北可不听他那一套,他主要看的是折子上的内容,一看学格物的,给虚品官位,“那转去修路的那些将士呢?他们给不给呢?”他将折子推过去,“要我同意也行,必须得给那些修路的将士一个交代。”

有理!

于是,议事的时候,柳庄的折子被驳回了。

小皇帝坐在上面,觉得有点意思了。这个折子:常青莲、陆玄、金镇北、曹南院反对;赵迁、林宪怀同意。

加上自己这一票,依旧不能通过。

他第一次扔出了弃权票: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