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五千仞岳上摩天(1)

第72章

十数日后,永始七年正月末,行军抵达徐州。

徐州城内已被鲜卑夏部占领,其军队所过之处,到处劫掠粮食、布匹、器具,将男子掠为奴隶收入城中,以至于偌大一个城池,竟然十室九空,一派凋敝情形。

沿途过清河时,清河太守备军粮、兵刃等候,交于领兵的桓将军。郡守出身于清河崔氏,是少有的爱民如女的地方官员,她并不想让清河郡的百姓受到鲜卑胡族的侵略,哪怕获胜的希望渺茫——从历史上的交手来看,齐朝缺乏骁勇能振士气的将领。哪怕如此,崔太守依旧抱有一丝期望。

过清河后,越接近徐州城,就愈发显露出百姓流亡的乱世景象。一行人逐渐屏息整肃,没有人能轻易谈笑。营垒驻扎在安全地带,援军一来便与地方防卫商谈了解,安抚百姓。

驻扎后入夜,众人齐聚议事。

桓成凤出身将门,此人虽有远见,但她本人并不善于阵前单挑。东齐已经近五十年没有出过一员可以阵前迎战的猛将。按照汉末以来的交战传统,双方擂鼓攻城之前,皆会派出大将在马上单挑,胜者不仅提振士气、而且往往还在双方交涉中能够占据上风,因此渐成传统。

当然,也有舍弃这个传统的时候。如果主帅觉得麾下没有将领可以迎战,也有可能突然对战攻城。但这样做,难免会受到“非礼也”的指摘。

“据探子报,拓跋婴麾下除了两千铁浮屠外,算上民兵役妇,总共加起来有一万人左右。真正具备实际作战能力的,大约在五千余人。”桓二受到探子回报,边说边呈递给母亲,“我军四倍于人,即便她们再精锐,难道能攻不下拓跋婴临时占据的一座城池?”

桓二还年轻,又是将门虎女。她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与兵力有何关联,要说人口,她们马背上游牧放羊的胡族,难道能比得上中原人口?往常数倍于敌的时候并不罕见,依旧没有胜过。”一位中年都尉开口道。

“铁浮屠战力强悍,人马皆披甲,寻常兵刃难入盔中。她身为皇女,麾下最多也只能拿出这两千精锐,这些重骑兵组建成阵,势如战车,无坚不摧。”萧平雨道。

这些已有情报,薛玉霄已经差不多都了解过了。就在她沉吟不语时,桓成凤忽然转头望向她,询问道:“小将军有何见解?明日攻城是否太过突然。”

薛玉霄抵着下颔,慢慢地道:“我们彼此双方都不清楚虚实。战力不高是真的,但兵力数倍于人也是真的。明日即便攻城,也只是彼此试探,她拓跋婴应当会按照从咱们这儿学来的传统,先派将领出城对敌,来减士气、杀威风。”

此言与桓成凤所想大致相同。桓将军皱眉道:“她知道大齐苦无名将久矣。”

“此事天下皆知啊。”薛玉霄感叹道,她很快又面露微笑,说,“不过将军尽可迎战便是,她不告而袭,德行有亏,我等收复徐州,占据义理,不能让鲜卑人反过来指责我们。”

桓成凤

看向李氏姐妹。

两人虽是悍将,但没有跟拓跋婴麾下对垒之前,桓成凤也心中没有把握,她继续问薛玉霄:“你似乎胸有成竹?”

薛玉霄道:“定战伯的武艺罕有敌手,勇武伯还未请战、便已一身杀气,往日只是天时未到,如今也要换成我们,来杀杀她们的士气了。”

桓成凤盯着她看了半晌,想起薛玉霄在攻打水寨时的表现,决定相信她的眼光,便道:“好!只可惜你不应战,我真想看一看凯旋侯的能耐。”

薛玉霄道:“末将不过是督战监斩之人,再者说,若纵观全局,如何能窥出铁浮屠重骑兵的阵型,以谋应对之法?”

两人的对话并没有避让其他人。众人闻言心中一定——不知道为何,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这样的信任笃定之言,大多数时候都会产生怀疑,但从薛玉霄口中说出,仿佛便是命定天意,令人心中的信赖感油然而生。

由桓成凤所领的十六卫为中军,李清愁、李芙蓉两人各为左先锋官和右先锋官,率一千亲军、以及左右两军的弓箭手,至于粮草辎重,俱有户部的粮草督运和大司农的幕僚统管。

既然是试探,便没有尽全力一举而下的意图。众人在夜半议事完毕,各自散去,薛玉霄步出大帐,在寒冬腊月里往手心里哈了哈气,忽然对李清愁道:“明日用枪吧。”

李清愁闻言微怔:“为何?我的剑术高过枪法。”

薛玉霄想到原著中的描述,三皇女拓跋婴麾下的将领,皆以勇悍著称,不擅用盾,只要不用盾,马上长枪可以克制短兵。她并不多表露,只道:“一寸长一寸强,此兵刃可得上风……再者说,我特意为你带了一把枪。”

李清愁随她而去,见薛玉霄在营帐中取出一把银枪,枪上缀着红缨,银光闪闪、锋锐至极。薛玉霄转挽甩了个枪花,将兵器扔给她。

李清愁抬手接住,枪上红缨随风而动。

薛玉霄看着她笑眯眯地想,这才是再世赵云之姿啊。

桓成凤早以主帅名义向拓跋婴下战书,勒令她速速退离,交还徐州,然而拓跋婴却多日未回应。次日,军士晨炊用饭结束,行军而来,直压城门下。

徐州城的城门大匾被风霜磨砺地愈发深刻,上面悬着守城官员的头颅,因为时日已久,已经腐烂得仅剩头骨,无从辨认。

城门虽然紧闭,城楼上方却站着几个人,最中央的是一名年轻的胡女,佩轻甲,穿胡服战袍,她大约二十余岁,头发编成数个鞭子向后梳拢,以红绳系起来,没有戴盔,却戴着一张如狼一般的金属铁面罩,只从面罩上细细的银丝网中呼出热气白雾。

就算学习了东齐多年,鲜卑的野性依旧风格突出。胡女腰间戴着一个金色的印章,手臂、手背上皆有图腾纹身,图腾有日月星辰、山川野兽。她单腿抬起踩住城墙石砖,向前审视着城下的这支军队,用鲜卑语问道:“军师,你说得是真的,把这群人给俘虏关押,齐朝的朝廷和贵族会掏出大笔赎金孝敬我?”

十六卫中确实不乏贵族

晚辈。

她问的军师居然是个汉人,穿着胡服和厚厚的帽子,说话带一点口音,嗓子沙哑:“一定会的。殿下,你看到那位白袍将军没有?”

拓跋婴顺着她的手指看去,见到在列阵后方,插着一柄鲜红旗帜,上面写了一个她看不懂的汉字。旗帜下方,白袍银甲的年轻将军骑在一匹黑色神骏之上,手按佩剑。因为太远,看不清面容。

“她是京兆薛氏的嫡女,是薛氏少主。”

军师道,“她的母亲就是齐朝三司之一,大司空薛泽姝。薛家的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大司空营建宫殿、修筑桥梁土木,掌管山海渡,所得钱粮无数,如果能生擒她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