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 宋朝2

这些军头中有武力强壮者李嗣源、有宽仁者郭威,或是其他统领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等等,他们都是牙兵推上去做招牌的。

如果统领不好,就杀了重新换一个,反正不缺人做军头。

没法子,那时的环境就是君臣无道,君强臣服,君弱臣弑君。

至于牙兵叛乱的源头嘛...或许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就像刚才说的赌博输了钱就叛乱!】

后人接把‘没事干就叛乱吧!’‘今日有酒今日醉,哪管明日?’两张怪异表情包贴在天幕上,仿佛在明晃晃地嘲讽什么。

原来如此!

秦始皇揉了揉太阳穴,轻轻地吐出口气,突然理解后人为何盼望着李隆基早死。

他慢慢回忆天幕之言,忍不住皱眉:唐朝安史之乱在于边防问题,而边防又是异族带来的压力...

汉朝对匈奴有选择性接受投诚,而唐似乎....秦始皇有些举棋不定,他缺乏相关资料,不能确定唐对异族入唐有无甄别减丁,若无....

他沉默几晌,大唐边防持续压力过大,就会爆发出安史之乱。

只是没想到安史之乱的破坏力及后续损害力这么大,大到时过两百余年也未能消除影响。

【况且五代十国乱的不仅仅是政权,还有社会习俗的恶化!

华夏每逢战乱或是天灾都会有吃人行为出现,像唐末秦宗权,大军开动不带粮只带盐,粮从哪来?

打到哪里的民众就是军粮。

而五代十国呢?

把吃人吃成了习俗,吃出了境界,哪怕不缺粮也要吃。

南吴太祖杨行密,公然让兵卒宰杀贩卖城中百姓;

横海军中的判官吕兖为保证军粮及军费来源,特设宰杀务,杀的是谁?

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除外,因为他是高端货,不在普通售卖行列!

更多的军阀是喜欢不同的口感,以及想要以形补形。

如后唐大将苌从简喜吃幼童,每日烹煮一童满足变态口感;

后汉节度使赵思绾要用心肝胆来以形补形,强心

健胆;

南唐大将王建封最喜细皮嫩肉的女子肉....

把汉尼拔弄到五代十国,他在这些人面前只能算个弟弟。

那个时期可以说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是牲畜,没有人伦纲常兄弟帮扶的温情,只有人人终炖一锅的狠辣】

天幕似乎有些难受,原本高亮的公鸭嗓都低沉了许多:【鲁迅先生说的吃人的历史,从物理角度讲是真正的吃人】

嘶,五代吃人风俗让历代君臣头皮发麻,其行径残暴不仁骇人听闻。

卫青不顾殿前君臣礼仪踢翻面前案桌大怒:“荒谬!目中无法行为无义,那些人就是畜生,哪该当人,当杀!”

刘彻并不在意爱臣御前失礼行为,他听着五代种种畜生行厌恶之极,受灾下的易子而食虽违道德但却是无奈选择。

但数国尽比吃人之法简直闻所未闻,听之都污耳,恨不能斩食魔于马前!

李靖听着那一句句食人之言,简直怒发冲冠,恨不得赶到唐末率军把那些孽畜给收拾个干净。

食人历朝时有发生,像耿恭为守城饥食胡虏肉,那也是在绝境下的行为。

五代是什么?

分明是没了人性,是只披着人皮的恶狼,如此无德之士还敢肖想天下?

该死!

【这样残酷黑暗,皇权尽失秩序混乱的时代有人想改变吗?

有!

周世宗柴荣,他致力于统一大业,在他的蓝图里是‘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治国0设想。

想法很好,但是老天爷不给他机会啊!

柴荣励精图治是一代英主,但壮志未酬身先死啊!

仅仅在位五年半的时间,再多的雄心壮志也施展不开啊!

只留下七岁幼童坐上皇帝位…】

天幕沉默:【主幼国疑下他真的坐得稳?

谁来扶持他?赵匡胤吗?】

后周

柴荣冷冷地把目光落到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身上,深呼口气宣道:“传侍医。”

眼下要紧的是他身体是否有恙,至于赵匡胤…且不急。

一直憋屈的程颐忍不住怒斥天幕:“黄口小儿,岂知国事?”

他宋自三代而后,连续四圣使百年无内乱,并且百年未曾诛杀大臣一人,且以诚待夷狄,哪岂不是超越古今朝代?

后人偏见偏言,黄袍加身乃赵谱等人主力以刃相逼,关我太祖何事?

我朝太祖力结五代乱续,乃是有为之君,岂容你们凭空污蔑!

他的话得到满城认可,甚至因怒气值上涌变为弹幕划过田羽眼前,但他直接无视,根本不搭理。

他与吴晓思等人交流过,自他们开讲以来总有莫名其妙的弹幕出现,他们商量一番后决定对这些来路不明的弹幕进行:看心情处理!

心情好就回答,心情不好就当没看见!

【赵匡胤升为

殿前都指挥使,也就是现在咱们说的保卫科科长,临终前柴荣让赵匡胤升级做了殿前都点检,负责皇宫安全以及统领各宫宿卫,统领禁军的精锐,算是心腹职位。不等众人反应,天幕又补充了一句:【没办法,谁让图书管理员为了押韵把宋祖与唐宗列在一起呢?】

天幕上出现一首四个大字:沁园春.雪;

一句句词一一显出,作为当事人的李世民轻轻念出声: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