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 各行祖师-孔子

当天下都学儒家经籍时,孔子在朝堂上的地位开始显露出来。

西汉汉平帝追谥孔子为公爵‘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首次得到爵位追封,生前未得政治地位,死后倒得偿所愿】

秦始皇垂下眼眸:只有死人才能尽享荣耀,因为他永远也无法把荣耀换为实际。

【到东汉末年时社会矛盾激增,皇室、权贵、士人三方失衡,孔子地位被削成‘褒成侯’。

为何被削?

因为东汉政治混乱,宦官外戚两者相斗,天灾四起让儒家核心价值观摇摇欲坠】

刘秀只觉心绪翻腾得厉害,忍不住倒酒作苦酒如喉,心中愁绪万分:他要怎么改制朝廷?

他方下酒壶沉沉地叹口气,大汉岂止是宦官外戚,还有门阀士族当道!

而今天下门阀俱知后世走向,他要怎么给大汉开治国药方?

【儒家动摇价值观的同时,儒家内部也分为今文河和古文经。

为争夺思想主导权,儒家两派开始托古改制,想要‘克己复礼’恢复周王之制以救社会,结果政治没救到,倒给王莽篡位提供了理论支持。

支持的下场就是.嗯,儒家大翻车,朝廷、世道、儒家都在改制中狠狠地摔了个跟头】

李斯在心中记下:儒家不仅神化孔子,还喜内斗。

哦,在汉武帝时期就已开始内部,公羊vs谷梁。

公羊胜!

()他负手嗤笑:法家变法条例清楚,墨家经义义理分明…只有儒家经典之意未定,治国方略含糊不清,泛泛之谈。

而孔子又说我注六经,强行以儒言史,结果儒家徒子徒孙他效仿先师有学有样,大改他的言语经谈。

难怪儒家内斗最厉害,六经注释人人有理!

【虽遭到挫折,儒家还是努力抢回思想解释权。

曹魏时期,儒家伪造‘孔丛子’、‘圣证论’等,借孔子之名向朝廷提出‘轻徭役、安百姓、慎刑罚、重信用、倡节俭等政治建议,再次展现儒家入世态度。

但这些举动没用,因为长期战乱让官学无序衰颓,教育被各地私学承担,知识开始被门阀士族垄断。

没有官方教育支撑,儒家想要把儒家经典植入世俗,是相当困难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时过几百年仍能见到诸子百家的残影。

如李白就曾学纵横之术想要纵横天下】

天幕贴出一张;‘孔子这样说过谁敢反对?’看得李隆基脸皮一抽,著‘孔丛子’的王肃被朝廷请进孔庙,作为二十二贤享受祭祀。

后人做法也太过讥诮。

李隆基揉了揉额头:后人托前人之口论述治国教民之方,历来如此,为何后人如此在意?

至于神化孔子?

自汉以后没有谁神话孔子,只是把他作为政治名义行文教之事而已。

【儒家没有官学支撑不能大力宣扬经义,同样朝廷没有足够官学,就无法掌握官吏来源。

私学虽好,但与朝廷连续并不紧密,无法为学生提供上升渠道,所以学子想要入仕还得依靠世家大族。

这也是为何曹丕要实行九品中正制的原因之一,手上不掌官学无学子为朝廷出力,只能向世家大族退步稳定统治。

至于追封孔子?

曹丕表示:风太大,听不清】

听到后人言他向世家大族低头,曹丕脸色难看地憋了半晌,从胸腔挤出几字:“朕不是...朕没有,朕恢复太学学制,他们有入仕机会。”

振威将军吴质悄咪咪地瞄了陛下一眼,在心中对他进行小小反驳:太学复立数年,产业合格者不足百,根本无法与大汉三千生员相比。

再则...他沉沉地叹口气,大汉各郡设有学、校、庠、序等官员,全面教化汉民,现在呢?

朝廷根本无法亦无力管辖各地,世家大族势力太大...对朝廷不是件好事啊!

【正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存在,西晋设的国子学也有严格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子弟方可入内学习,至于庶民?

没他们的份!】

民间.宋

有年长者不满:人家周朝庶民学习优异者,都能到王都入学,怎么到魏晋时庶民连做官的机会都没了?

都说日子越过越好,怎么这些王朝是越过越倒退?

他捻着胡须欣慰道:还是官家

好,亲劝天下人读书,让家中娃儿有机会光宗耀祖。

仙人老说宋不好,明明他们生活得好好的,仙人尽乱说。

【至于在国子学内学什么?

不全然是儒家经籍,经过东汉翻车前鉴,晋人对儒家治世能力抱有怀疑,你们到底能不能安民安天下?

所以在西晋时孔子同样没得到追封,并且晋人不以学术角度看儒家,反而用佛道之学去解释儒家经典,如用‘老’、‘易’理解儒家,寻求致用之道。

结果致用之道没找到,反而变成‘专务清谈,遗弃世务’的玄学,代表人物:王弼、何晏】

刘邦瞪眼:“专务清谈,遗弃世务?”

他转向萧何:“丞相,你说这句是何意?”

连续熬夜处理政务的萧何默默地看着他:...陛下,你真不懂?

“咳咳”刘邦想到近日事务众从,装模作样地咳嗽几声,若无其事地转过脸望向天幕:整天夸夸而谈的玄学,叫优秀学生?

后人你有没有弄错?

【而佛教在世俗中不断扩大,成实宗、三论宗、涅槃宗皆形于晋。

它们有属小乘佛教,亦有阐扬天地人一切皆空的佛法,能安民抚心,亦有新的人与自然相存类哲学问题。

所以魏晋兴谈玄时,私人讲学往往会既讲儒,又说佛道,听众者往往数百。

我们说华夏思想主要儒释道,它的源头就起于魏晋】

房玄龄摇摇头,后人似乎想把儒释道分开讲述,可哪里分得开?

陈后主命张讥在温文殿讲老子、庄子,在开善寺讲述儒经让从臣俱听。

那时各家学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分得开?

【佛教与道教同为宗教,但性质迥然不同,佛教宗教性质安抚民心作用特别好。

但坏处也很明显:大肆占地修建庙宇,劝人出家又不缴税,发展到一定程度变成国家负担,蚕食天下民力财力,所以历史上出现四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

这还是皇权和世俗孝文化阻挡后的结果。

若不打压宗教,宗教会发展成什么样?

基督教、伊斯、兰教就是例子!

宗教排他性非常霸道并不包容,有它在就不允许其他学说存在。

古希腊的学园为何被罗马皇帝关闭,原因很简单:他们与基督教的教义相悖,所以关闭转开宗教学校;